杜甫买房
话说杜甫在京城长安“北漂”十年,经常骑着一头瘦驴,奔波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富贵人家的大门,受尽了纨绔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生活得不怎么样,“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最终也没能混上个一官半职,杜甫心里郁闷:自己这么有才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追杨雄,诗逮子建,竟然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最后,诗人面对这座埋葬了自己的梦想熄灭了自己青春的热情的城市。挥了挥手,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有什么办法呢,连一日三餐都朝不保夕,更别说买房子定居长安了。
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杜甫辗转来到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秀丽浣花溪畔,建了一个草堂,一家人才算暂时安顿下来。这时,恰好好友高適也在蜀州做官,经常找杜甫饮酒唱和游山玩水。生活尽管清苦,但身边有好友相伴,杜甫感到很满足。可是,好景不长。由于京城地区战乱不休,为了躲避战乱许多达官贵人纷纷逃到比较安定的蜀中避难,致使成都人满为患,房价大增,顿时成都出现了房地产开发热潮。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看中了浣花溪畔杜甫草堂附近优越的地理位置,要在这里建高档别墅区。于是,公司派人多次找杜甫商量征地问题。杜甫说当初就是看中了这里环境怡人山清水秀才在这里定居,所以出多少钱就是不搬。谁知这家公司老板和大唐宰相杨国忠关系密切,官府硬说杜甫草堂属于违章建筑要强行拆除,老板暗地里还动用了当地的黑社会势力,每天晚上朝窗户里扔石块,搞得鸡飞狗叫的。杜甫写不得诗,一家人整夜睡不好觉。无奈在朋友劝说下,杜甫只得忍气吞声拿到三万元安家费,到贫民窟租房居住。
随着房地产开发热的持续升温,成都许多居民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杜甫看着眼热,想自己漂泊大半生,还让家人跟着吃苦受罪,不禁悲从中来黯然落泪。诗人多么需要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啊,这样就可以在成都定居下来,自己可以安度晚年,孩子们也可以接受城市良好的教育。
一日,杜甫和诗友聚会,谈到住房问题,大家都撺掇着杜甫买房。杜甫长叹一声道:“我何尝不想买啊,只是囊中羞涩啊。我打听过了,不要说商品房了,就是政府建的经济适用房也得20万元左右,况且成都的经济适用房大部分被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暗中买走,怎能轮到我买啊,再说让我我也买不起啊。”大家都唉声叹气。有个朋友建议说:杜老,你写了那么多好诗,整理一下,找家出版社出一本诗集。不就有钱了。至于经济适用房我帮你找个指标。另一个朋友建议杜甫,发挥自己的写诗特长,办一个诗歌创作培训班,也可以增加些收入。杜甫感激朋友们的帮助,决定试试看。
于是,杜甫就忙活开了,白天忙着宣传招生,晚上整理抄写诗稿,夫人和孩子们也热心帮忙。不久,诗歌创作培训班开学,不过生源不太好,只收了十几个学生。因为大唐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社会上出现了出国热潮,多数孩子都报了外语培训班,对国学的重视远不如以前。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努力,一部《杜少陵集》赫然问世。杜甫就拿着诗集到成都一家出版社投稿。出版社负责人先是对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大加赞扬,然后严肃地说:“杜老,不是我们不帮忙,主要原因是你的诗集到文化局难以通过审查。”杜甫问有什么问题吗?负责人说:你的诗反映社会阴暗面太多,不利于社会安定,特别是这两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得太直白,带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杜甫只好拿着诗集闷闷不乐地回去了。
晚上,杜甫无精打采地翻看着自己的诗集,忽然看见《梦李白二首》,杜甫想:请自己的老朋友诗坛巨星李白帮帮忙,或许能行。十几年前,杜甫与李白在洛阳会见,二人曾:“醉眠秋共被,携手日通行”,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驴友时光,分手后,杜甫像一位狂热的追星族,时刻关注着这位诗坛巨星,经常写诗怀念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即是也。听说李白现在在当涂县养病,杜甫即刻修书一封,连同诗集派人送到李白家里。李白见信后不顾体弱多病,给当时全国知名刊物——《大唐诗刊》写了一封推荐信,高度赞扬杜甫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方面的巨大贡献,嘱咐杂志社一定出版《杜少陵集》,并亲自为诗集作序。不久,<大唐诗刊>编辑部派人和杜甫签订协议,并预付稿酬20万元。
拿到钱后,杜甫马上联系朋友帮忙申请经济适用房购买指标。谁知情况有变,主管部门说杜甫一没有城市户口二不是城市贫民,因为杜甫的年经济收入远远超过成都市居民年收入平均值。朋友还说,房价已今非昔比,一套一百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已经涨到60万元左右。杜甫听后脸色大变。
由于诗集的出版,杜甫名声大噪。一天,一位漂亮的女孩来到杜甫家里,她说她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老板派来的。她告诉杜甫老板决定免费送给杜老一套三居室的住房,条件是杜老必须答应做公司形象大使,并经常写诗为公司做广告宣传。杜甫一听大怒到:“我宁愿住到深山里,也不为你们这些丧尽天良的资本家卖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那个女孩走后,杜甫望着破败不堪的贫民窟和远处豪华的别墅区,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不觉吟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