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住房救济
一个有温情的社会,有义务对那些不太成功的人提供帮助,如果不能帮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至少也要帮他们维持最低的需求。这话是新加坡前资政李光耀说的,相信宋朝人还没有听说过。然而宋朝人却那样做过。
北宋初年的几个皇帝,如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在他们统辖下的各路各州都设过义仓,每逢灾荒之年,就开仓放粮或者搭棚散粥(见《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一》,以下未注明出处者,均引于此)。这些措施对饿肚子的人来说当然是帮助,帮他们维持了一种最低需求:吃。
到了仁宗即位那年(1041年),京师闹瘟疫,大伙看病要花钱,埋葬亲人要花钱,大批租房居住的商贩和军户交不起房租了。这时仁宗说话了:“这阵子楼店务不要收房租。”一道圣旨,帮众人维持了另一种最低需求:住。
帮人们过上正常的生活,叫做保障;帮人们维持最低的需求,则叫救济。宋仁宗免收房租的政策固然谈不上住房保障,却是真正的住房救济。继仁宗之后,英宗又下诏各州各县:以后每逢灾年,除开仓放粮外,公房房租一律蠲免。
免收房租只能是暂时的救济措施,从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到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宋朝政府又重修东、西福田院,增设南、北福田院,命工部大建住房,但凡逃荒入京的流民、赤贫破家的市民、无人奉养的老人等,尽可能安置进福田院,每年所需费用约五百万左右,全由中央财政承担。北宋末年,权臣蔡京当国,又下令各州县设置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其中安济坊用于慈善医疗,漏泽园用于安葬无人认领的尸体,居养院则用于住房救济:让遭了天灾的居民和无家可归的乞丐居住。这个措施一直延续到南宋中叶。
概括起来,宋朝的住房救济包括三种。一是像宋仁宗、宋英宗那样,对租住公房的市民减免房租;二是由政府建房,免费安置流民和赤贫户,如神宗所设福田院和蔡京所设居养院都有这个功能;再就是廉租房。例如仁宗庆历末年(1048年),枢密副使富弼出知青州,当年黄河决口,约五十万人无家可归,富弼命辖下各县出资修建简易房,以低租形式供人们居住(见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再如仁宗至和三年(1056年),龙图阁直学士蔡襄出知泉州,在泉州万安渡造屋数百间,低租出赁给船户,那也是典型的廉租房(见方勺《泊宅编》)。
几点说明:
1.宋仁宗蠲免房租的时间甚短,前后仅持续了十天,这是因为楼店务不收房租,宫廷财政就要赤字——宋朝公房租金是宫廷开支的重要补充。
2.安济坊不是蔡京的首创,但确实是蔡京推而广之的。可惜没有科学的配套措施,地方官纷纷贪污中央拨款,致使安济坊形同虚设。
3.富弼出知青州那年,黄河决口于山东聊城,南北分流,河水改道,形成今天的昌湖风景区。前年老李到豫鲁交界的台前县,曾绕道去玩过,那时候正做策划,还不知道富弼是谁。
4.蔡襄即蔡君谟,北宋名相,与苏轼等并称“宋四家”,写得一手好字,楷书号称当世第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