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送别李白的汪伦是县令
日前,武汉历史散文作家任蒙推出新书《反读五千年——一个文化学者的历史沉思》,据他考证,李白名诗《赠汪伦》中的汪伦不是普通村民,而是当时安徽泾阳的县令。
《赠汪伦》全诗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任蒙在书中介绍,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
任蒙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确认,“这个汪伦不是村民,也不是一般的乡贤,而是一个尊重知识、仰慕李白的地方官”。
20年前,任蒙在《长江开发报》任职,有人给编辑部寄来一本文史资料,提到对汪伦身份的具体考证,当时未引起注意。后来,任蒙主攻历史散文写作,对汪伦身份的传统观点产生怀疑。他觉得,从中国人的人情世故理解,巨富世家出身的李白,不太可能跟萍水相逢的农人建立深厚友情。
为此,任蒙特意跑到皖南泾县、青弋江一带实地考察游历,并查找了地方志,里面提到汪伦不是一般乡绅。2007年,天涯网站有人发帖称:“汪伦出身黟县,曾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留恋桃花潭美景,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尽管此帖没有提供资料来源,但为任蒙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他回头再读当年别人寄来的文史资料,才发现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汪伦身份
为何难纠偏
记者刘功虎
任蒙昨向记者分析,汪伦身份一直纠偏难,可能有两个因素。相比于李白,人们可能认为汪伦太不知名,对他的真实身份并不较真。另外,汪伦如果是一个村人,更符合人们对“诗仙”李白的浪漫想象。
任蒙表示,我们很多人之所以宁愿相信汪伦是一介农人,是因为我们内心都有追求“平等”的愿望,主观上希望李白无视等级观念。“当然,我不是说李白不亲民,不大众,但你要想想,那可是一千多年前的社会……而且李白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高大全,那么不同流俗”。
记者在百度《赠汪伦》词条看到,汪伦仍被说成为当地村民,但是在注解中,也提到了汪光泽和李子龙的考证文章,介绍了汪伦是当时泾阳县令。
任蒙还讲了件趣事:有一年央视特意赶到桃花潭制作有关李白诗的节目,在潭边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踏歌台”,再现当时汪伦送别李白的场景,他看到后苦笑,“这个不用考证我都敢断定,私人友谊,送个别,至于搭台子吗?没那么夸张吧?”
链接>>>
任蒙,1955年生于广水,务过农,教过书,当过兵,办过报刊。1991年加入中国作协,现为湖北大学客座教授,出版有诗歌、散文、杂文和文艺理论专集17部,《任蒙散文选》两次出版,被誉为“当代实力派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