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考古发现2500年前孔子走过的城门

鲁故城南东门遗址,这是山东考古首次利用热气球空中俯拍考古现场。

鲁故城一段城墙的断截面,经“解剖”,可清晰显示春秋至战国前后分4期夯筑的痕迹。(剖面颜色为编者所加) 高明奎 摄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持续近1年的鲁故城考古有了重要发现:首次发掘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城墙的正门基址。该基址之上是原鲁故城的南东门,大约始建于2500年前。遗址位于鲁故城南墙略偏东的位置,距东南城墙拐角约1300米。

    考古人员介绍,这座大门应为春秋战国时期所留。当时孔子曾在鲁故城内生活、讲学、展示其政治抱负,尽管没有直接证据,但可以想象孔子曾一次次经过这座气势恢弘的大门。

    考古人员说,结合上世纪70年代钻探的情况来看,大门外有两座“阙台”,已被近现代建筑压在下面。每座“阙台”南北长可能达到50米,其宏大的规模、特殊的形制,在目前已发现的同时代城门遗址中非常突出。

    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鲁故城南东门遗址考古领队高明奎介绍,鲁故城正门往北约1公里,就是著名的鲁国宫殿——周公庙,两者相连构成鲁城南北向的一条中轴线。中轴线对人们了解整个鲁故城的结构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中轴线上应该是当年鲁故城最重要、最宏伟的建筑。

    据考古发现,鲁故城的这座大门到了明清时期,中间门道位置变成一条南北走向的排水沟,几乎被破坏殆尽。

    面对春秋至战国期间鲁国人分几次夯筑的城墙,如何为其“断代”,成为首要问题。让考古人员颇感幸运的是,从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到战国中晚期(约2800年前至2200年前),几乎每次加筑后的城墙上,都出现当时居民的墓葬,为断代提供了依据。其中,在最早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城墙南坡上,发现一座土坑竖穴单棺单人墓葬,出土3件完整的陶器,以及古人的遗骨,通过测试和研究,即可搞清墓葬的年代,从而为该段城墙的年龄锁定下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