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与乐:孔子
孔子( 公元前 551 年 — 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人, 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音乐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仁义理智信”为人生原则,以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育人,并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提倡以雅乐完善人格。孔夫子有弟子三千,门下多出贤人。后世文人公尊他为“至圣先师”。
孔子本人亦为琴家,他曾向师襄学琴,由音声而知曲意,由曲意而知作曲之人,最后指出这是周文王所作的《文王操》,令师襄佩服不已。
孔子有多首琴曲作品,包括:《幽兰》、《猗兰》、《获麟操》、《将归操》。
《幽兰》是孔子在周游列国后,回国的路上所作。孔子周游列国,没有国家肯重用他。在回国的路上,他见到幽谷中的兰花,发出慨叹:兰花本是香花之王,如今却藏于幽谷,正如贤德之人不得重视一样。于是,孔子便作《幽兰》,以表达幽兰人不知,品格足高己的气节风范。
《猗兰》所写之意与《幽兰》相同。
《获麟操》是孔子伤感祥兽“麒麟”为人所捕获又被弃之城外所作。此曲慨叹祥兽乃为明主而出,却为人所害。借此比喻有德之士生不逢时,而不为人所用的遗憾。
《将归操》的典故是:赵简子循,执玉帛以聘孔子,孔子前往,走到狄水时,听说赵杀了手下的贤大夫窦鸣犊,喟然而叹:“夫赵之所以治者鸣犊之力也。杀鸣犊而聘余,何丘之往也。夫燔林而田,则麒麟不至;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鸟兽尚恶伤类,而况君子哉。”于是作此曲,歌曰:“翱翔于卫,复我旧居;从吾所好;其乐只且。”于是返回了故乡。
在唐代以后定型的古琴形制中,也有孔子定型的“仲尼式”琴。这种琴形在宋代以后特别流行,成为古琴的主流琴形之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