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又称乞巧节:宋代七夕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
昨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亦称七夕、乞巧节、双七节。在我国古代,这一天对女子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记载称,在宋代,七夕的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但如今的七夕节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只是中国的情人节,它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正在被人们遗忘。七夕前,本报记者邀请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教授为大家讲讲七夕民俗。
民俗专家谈七夕之
七夕民俗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 是我国最具有浪漫色彩的节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七夕节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对人类最普遍的两情相悦过程的文化升华,具有生命本原的意义。其中,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最集中的表现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穿针乞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都是自古以来形成的七夕民俗,这些形式各异的民俗,有哪些内容,分别代表了人们怎样的想法呢?施立学教授为读者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七夕民俗。
庭院乞巧
在我国民间,有姑娘与少妇七夕乞巧的习俗。过去,每逢七夕,富裕的家庭常常在庭院中摆酒宴、食物、瓜果,遥拜牛郎、织女双星。年轻妇女一手拈针对空,一手提线,作穿针状,谁家穿好针,即为乞到“巧”。唐宋时,每到七夕,街头搭有“乞巧楼”、“乞巧棚”,并有专卖乞巧物的“乞巧市”,热闹程度与春节不相上下。也有女子在夜晚星光下将绣花针投在水中,看针影摇曳,根据它的形状判断投针者的拙与巧。
瓜棚窥听
在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时,要在银河上搭一座天桥,这需要大量的绳子。于是民间于七夕前夜,要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彩绳,扔在屋顶或窗台上,让匆匆来去的喜鹊和燕子衔去搭桥。七夕更深入静,牛女二星相会时,相传不会撒谎的少女此时躲在花鲜叶嫩的黄瓜架里,可偷听到牛郎织女“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思细语。据说,这一天,连喜鹊和燕子都极少见,那是为牛女相会搭桥去了。
晒书拜星
女人于七夕乞巧,男子则乞文采,拜魁星。民间有魁星主文运事之说。拜魁星前要糊一个象征魁星的纸人,蓝面环眼,锦袍靴,左手斜捋飘胸红髯,右手执朱笔,将其放在案上。人们围坐魁星像前,以桂圆、榛子、花生三种果干,代表状元、榜眼、探花。某种果干放桌上,任其滚动,某种果干滚到某人的面前停下来,某人即为状元、榜眼、探花。如投下的果干都滚偏,则大家均无功名,须再投,都投中,称“三及第”。旧文人为向魁星标榜书籍如山或知识渊博,常于七夕正午倾书房之所有搬院中晾晒。以求魁星见怜,希望自己能金榜题名。拜魁星是七夕星崇拜的延伸。
敬香搭桥
相传七夕夜落雨,乃牛女金风玉露相逢,泪洒滂沱之时。古代人们于七夕在街头巷尾宽敞之地,搭起一座长五丈、宽尺半的香桥并香亭。亭上有诗:“一年一度七夕会,依依难舍话别离,云影当空秋水凉。箫笙何处玉人来。”许多纸折布绣的金元宝也堆放桥上。红绿相间,金壁辉煌,于烛光星影里,尤为壮观。这体现了人们心中对自由幸福爱情的追求。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