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避暑:李白“裸体青林中”
盛夏,我吃着冰镇西瓜,闲读唐诗宋词,其中不乏反映古代文人避暑过夏的诗词,诗词中可以看出文人避暑都很低碳,取自于自然,不耗电,不花钱,读来令人向往。古代文人避暑,一般都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是最佳的避暑场所,从诗词中可见一斑。
盛夏,我吃着冰镇西瓜,闲读唐诗宋词,其中不乏反映古代文人避暑过夏的诗词,诗词中可以看出文人避暑都很低碳,取自于自然,不耗电,不花钱,读来令人向往。
古代文人避暑,一般都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是最佳的避暑场所,从诗词中可见一斑。唐代诗人李白的《夏日山中》里写道:“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酷暑逼人,诗人懒得摇扇,干脆脱了衣服和帽子,一丝不挂地在山林中,让山中清气与自由裸露的肌肤作零距离的接触,是何等坦荡惬意!唐代诗人钱起《避暑纳凉》里说:“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夏日的园中,花香袭人,躺在绳床上一边闭目遐思,一边轻轻摇着蒲扇,日子因悠闲而变得清凉自在;唐代徐凝《避暑二首》里有:“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坐在溪边,溪水潺潺,一边避暑一边钓鱼,如此怡然自得,羡煞旁人!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在《暑热游荷花池》中写道:“细草摇头忽报依,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酷暑盛夏时分,一边赏荷一边纳凉,荷香伴清风,真是快意人生!
古代文人静心修为也可避暑。所谓“心静自然凉”,既然不能强行与大自然抗衡,那就修身养性,潜心静气也可避暑。唐代诗人白居易深谙此道之妙,他作《消暑诗》曰:“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诗人独坐院中,平心静气,凉意顿生,迎着临窗的习习清风而怡然自得。他在《夏日与闲禅师林下避暑》里也曰:“洛景城西尘土红,伴僧闲坐竹泉东。”让身心也清静空灵,确实是不错的消暑良方!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是一个讲究生活情趣的人,一到夏天,他不去访客也没有客至,不但头巾不用了连衣服也成了累赘,“或裸处乱荷之中,妻孥觅之不得,或偃卧长松之下,猿鹤过而不知”,这样避暑度夏,真的是人生一大快乐!
古代文人的避暑方法自然、低碳。夏日读诗书,跟随文人去避暑,使人顿感凉爽惬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