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盘龙城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组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陂区抢抓机遇勇于担当

锻造二十一世纪

文化精品工程

盘龙城遗址是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保护与开发建设盘龙城遗址,是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武汉之根、提升城市品位、促使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黄陂区按照省、市部署,强力推进盘龙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前期工作,为盘龙城遗址核心区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工程于今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动担当,积极推进。黄陂区历来重视盘龙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工作,划定6.55平方公里保护范围,累计投入10余亿元,先后完成了遗址周边的盘龙大桥、盘龙大道、巨龙大道、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2012年,武汉市启动了盘龙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工作,将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及配套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明确划转为黄陂区。黄陂区高度重视,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门进行了研究。成立了书记、区长任组长的盘龙城遗址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多方衔接,主动汇报。黄陂区委区政府等领导先后多次赴国家文物局、省文化厅和市直有关部门,主动汇报工作,争取了领导重视和支持。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先后到盘龙城遗址现场调研。市政府多次召开盘龙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工作推进会。盘龙城遗址保护建设和区博物馆建设2项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规划》,全省仅50处,黄陂项目位于首位。盘龙城遗址保护及保护设施建设列入2013年中央拉动内需项目,拟计划投资0.6亿元。市政府支持1亿元启动资金。正在争取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2015年第十届世界园博会主会场之一。

科学规划,高标设计。黄陂区全程参与《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概念方案》编制工作,主动提供相关数据及编制意见,与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人员进行细致沟通。经过前后8次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现已完成了概念方案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聘请中国旅游设计院编制完成了《盘龙城遗址文化旅游开发总体策划》初稿,对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定位、策划包装和效益预测。编制完成了《盘龙城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盘龙城遗址核心区文物保护展示工程方案》等规划方案。

把握重点,有序拆迁。完成了6.55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内2个村、13个自然湾的土地、拆迁安置、基础配套等的调查摸底工作。划定了核心区红线范围,建立了核心区征地拆迁台账,编制了核心区一户一表拆迁文本。启动了核心区征地拆迁工作,现已基本完成了核心区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了博物馆区域650亩范围内征地拆迁数据核查统计工作。

创新思路,筹集资金。编制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资金平衡方案草案》和《遗址核心区本体保护工程和博物馆建设工程资金平衡方案草案》,预测公园建设资金296492万元,核心区本体保护工程和博物馆建设73805.98万元。已筹集资金12500万元,拟争取国家文物补助经费20000万元,剩余资金拟通过土地置换和招商引进合作伙伴投资建设。黄陂区先后与中房、绿地、省圈投、市联兴投、华夏幸福基业、保利集团和央企投资俱乐部等多家知名企业就合作有关问题进行了磋商,力争尽快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遗址公园建设。

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成立盘龙文化研究中心,召开盘龙城研讨会,创办季刊《盘龙城报》,出版《盘龙城出土文物图集》、《盘龙城文集》等书籍,拍摄大量盘龙城影像资料,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制定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宣传推介方案,拟加强报刊、电台、网站等主流媒体的宣传和招商宣传片、宣传册的宣传。

2013年是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关键之年。为实现在“十二五”末建成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目标,黄陂区将按照工作要求,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同市规划局一起编制好《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性详细规划》和《盘龙城遗址博物馆设计方案及建设性详细方案》。

(二)配合市文化局、市地产集团做好核心区本体保护展示工程建设的相关协调工作。

(三)完成核心区征地拆迁收尾工作,启动博物馆区域的征地拆迁工作。

(四)加强遗址公园建设资金筹措工作,一方面尽快选定打包地块,一方面开展遗址公园招商引资工作。

2010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鼓励、支持大遗址所在地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现已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圆明园、良渚、金沙等12处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晋阳古城、郑州商城、荆州纪南城等2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立项建设。盘龙城遗址为商代早期城市遗址,对研究古代城市发展以及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启动以盘龙城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建设具有文物保护、科研教育、休闲游憩等功能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条件充分正当其时。

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空前。盘龙城遗址保护在“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拨款2000万元,“十二五”时期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中央财政对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等按60%的标准给予补助,2013年中央财政拟安排6000万元。2012年3月武汉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意见》、《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年)》和《武汉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30条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市财政每年拟安排2亿元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建成盘龙城遗址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目标,今年已投入了100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随着遗址公园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区两级财政将给予更大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政府及部门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前任局长单霁翔、现任局长励小捷等多次现场调研视察盘龙城遗址公园建设工作。省市文物主管部门主动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盘龙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写进了武汉市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3月武汉市政府调整成立了盘龙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盘龙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于“十二五”期末建成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项目区位优势明显。黄陂与武汉中心城区七桥相连,座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京九、京广铁路、武汉北编组站、318国道、长江黄金水道等重要交通枢纽。盘龙城遗址位于黄陂区南大门,与武汉中心城区一河之隔,西南距汉口火车站5公里,东南距武汉高铁站9公里,北距天河国际机场4公里,东距阳逻深水港18公里。高铁2小时到合肥、长沙,3小时到南京,4小时到上海、广州、杭州,动车10小时到北京等全国大中城市,民航幅射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重要城市。盘龙城遗址所在区域已融入大武汉经济繁荣圈,东邻汉口北商贸物流区,北接被列入省、市级发展战略的武汉临空经济发展区,具有发展文化商贸旅游的明显区位优势。

项目发展潜力巨大。盘龙城遗址位于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村,总面积6.5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39平方公里、一般保护区2.55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2.61平方公里,其核心是一处三面环水的宫城遗址。古城形制呈方形,南北宽约290米、东西长约260米,面积约75400平方米。城内东北部分布着“前朝后寝”宫殿建筑遗址,面积近2000平方米。城垣为夯土筑成,城垣中部设有城门,城外有壕沟环绕。外围分布有居住区、手工作坊、贵族平民墓地等遗迹。经过北京大学等进行几次专业发掘,在不到总面积十分之一的地方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石器和玉器等珍贵文物2000余件。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面城垣景观,被誉为“华夏文明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城市之根”。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2005年被列为全国100处重点大遗址之南方示范遗址保护项目之一,位列第36位。

项目拓展领域优良。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占地4.8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盘龙城遗址核心区本体保护展示、遗址博物馆和商务会所、高端酒店、文博会展、文化创意产、商贸旅游、休闲演艺等相关配套项目,集文物保护展示、科研教育、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预测项目建设资金29.6亿元。

项目市场回报丰厚。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后,将实质性推进湖北省黄金旅游线路的发展,武汉也将由旅游过境地变成中部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和中转站,可大量吸引国内外游客,预测年接待游客不少于100万,仅门票收入1亿元,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项目社会效益明显。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武汉市标志性的文化旅游设施,大力提升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极大地改善遗址地居民生产生活,带动周边第三产业发展,推动遗址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项目合作方式灵活。黄陂区政府成立区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优势文化资源盘龙城遗址和部分优质土地资源作为公司资产,进行遗址公园建设资金融资,开展招商引资。既可独资开发,又可合作开发,既可整体开发,又可分片分区开发,合作方式灵活多样。

盘龙城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首次发现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将武汉城邑文明上溯到3500多年前,被称为武汉城市之根,是黄陂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盘龙城遗址保护工作得到了黄陂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与汉唐木兰文化、北宋二程理学文化并称为三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进行重点保护与弘扬。成立了以盘龙城命名的经济开发区,划定了6.55平方公里保护范围进行重点保护,还在周边划出近10平方公里环境协调区进行控制性保护。按照《盘龙城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的要求,控制遗址核心区和一般保护区内的一切建设,严格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及周边环境协调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批。成立遗址安保工作队,10名安保队员24小时进行巡逻,保护遗址安全,杜绝违建行为,确保了遗址的完整性和历史风貌的原生性。累计投入10余亿元,先后完成了遗址周边的盘龙大桥、盘龙大道、巨龙大道、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

2012年武汉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盘龙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工作,黄陂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在大会上指出,要从传承盘龙文化,延续文明血脉的高度来认识盘龙城遗址保护开发的重要性,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紧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千载难逢的机遇感,切实做好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跳出保护而保护的狭义理念,要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努力追求保护文物、弘扬文化、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四者的完美结合,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世纪文化精品工程,助推黄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跨越。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