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路上新增4处“不可移动文物”



莘葵里门楼,曾是大户人家身份象征。



红阳四巷里,青砖镬耳屋顶,尚有何氏家族后人居住。



原十八小对面的两栋骑楼,此次被新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目录。


      南都记者昨日获悉,禅城区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莲升片区约有10处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其中莲花路四处已确定入目录。这意味着,这10处单位不可随意拆迁。

      挥春街沉入历史,升平老街已被悉数瓦解,佛山老城区不少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渐渐在沉睡中逝去。但,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目录,是否真能逃脱拆迁命运?

      南都记者昨日调查发现,莲升片区筷子路新增4个保护点,它们在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上各有特点,除了牌坊,仍有不少街坊居住或开铺在此,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舍,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目录,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救命稻草。

      文物普查:全区约100处新点“不可移动”

      昨日,据禅城区文体旅游局文物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文物普查工作共调查了204个点,其中约100个新入选“不可移动文物”目录,这些点多分布在祖庙、南庄两镇街。其中老城区祖庙街道,由于历史沉淀最深,入选点较多;而南庄镇则是首次大规模文物普查。而在陷入旧改困局的莲升片区,入选的10个点,多为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古村落等。

      据介绍,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目录,意味着未核定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目录,但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一旦登记,“不能随便拆,除非为重大市政工程如开路让道,但即便拆除也要走法定的手续”。

      文物保护:资金不到位 法规执行度不高

      目前佛山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分为两类,一是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受保护,二是列入“优秀历史建筑”目录的受保护,其中前者的责任部门是文化局,后者是规划局。但在莲升片区,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而“优秀历史建筑”却为零。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一旦建筑物或遗址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或暂订不可移动文物时,受主管机关保护,未经许可,包括所有者在内的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变动、修改。

      “不可移动文物不一定全部列入文保单位,但都在保护范围”,文物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关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法规可执行力度不高,修缮资金也没有到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政策可执行力可能会打折扣。

      规划拆迁:拆迁规划会避开文物

      虽保护法规定,规划或建筑工程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但不可移动的建筑增多,是否影响片区的拆迁、规划工作?对此,文物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先登记,先保护起来”,而莲升片区的拆迁工作,目前实施分片区、分步骤推进,以梁园片区、中山公园片区为主。

      据介绍,2003年佛山已发文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纳入保护的建筑,拆迁工作本来就该很慎重。他还透露,禅城区府计划发文,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力度。

      此外,莲升片区动迁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还未收到相关通知,“文物单位不纳入拆迁范围”,具体有无新增不可移动文物,还需要等正式通知。

      追问保护

      可否预先保护?规划局称“佛山有自己的做法”

      由于莲升片区“优秀历史建筑”数目为零。有市民呼吁规划部门尽快启动禅城区“优秀历史建筑”收录工作,再不出手的话,更多游离在政策范围之外的、具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将会在凶猛的拆迁浪潮中被拆除,有市民提出,能否借鉴广州的“预先保护制度”?

      根据《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对于还没有定性为历史建筑的房子,如有保留价值,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程序向市政府报批。申报期间该建筑不得损坏或者拆除,申报期最长不超过1年。

      不久前在莲升片区,“佛山大酒店”历史建筑拆留以及适安里39号被拆等事件,就引起了广佛历史建筑保护人士的关注。对此,佛山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曾回应称,“佛山有自己的做法”。“针对历史建筑,在该区域的建设规划中会特别指出,并且提出建议,不会允许其被随便拆迁或损坏。”

      他城办法

      广州“冻结”保护香港尊重私人业权

      广州此前经历了“金陵台连夜遭强拆”、“萝岗先秦古墓被毁”风波后,将对相关条例进行修订,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预先保护”。据悉,广州正在推进《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和《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立法工作。其中包括拟建立预先保护制度,即对尚未确定为文物、历史建筑,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明确在一年的申报期间内,该建筑不得损坏或者拆除。

      而香港的古迹保护按照业权可以分为政府拥有和私人拥有。政府业权的古迹,由政府妥善保育,但私人业权的古迹,因为《基本法》已经明确保护私人业权,政府不能强行充公进行保育,即使列作法定古迹进行保育,也要赔偿业主,否则业主可以入禀法院起诉政府。

      目前香港通过《古物及古迹条例》保护历史建筑,香港历史建筑被分为三个级别。而对于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建筑物,办事处会将其列为香港法定古迹,不属于这个三级制度之内,而受香港《古物及古迹条例》所保护。

      对于私人业权古迹的保育,港府通过换地或者其他方式,最终成功争取业主保留建筑物不予拆除。

      新点探营

      A

      原十八小对面骑楼

     一溜电器行只剩一家坚守

      ●特点

      也可以称为“葡萄架骑楼”,一棵葡萄将两栋建筑包裹着很美,该骑楼建造年份不详,但材质、装饰都属上乘,可称筷子路最美骑楼。

      ●现状

      十八小对面,这栋三层高的骑楼外墙,一棵繁茂的葡萄攀爬着到了顶层,附近街坊都已经记不清葡萄到底生长了多少年。

      骑楼里,之前都是经营电器电子的商行,目前只有利友电器行一家仍在营业。电器行老板姓徐,在筷子路开了几十年店铺,做的都是街坊生意。他说:“老佛山人一说到石湾就知道是卖陶瓷的,一讲起筷子路就知道是卖电器的,这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了。”

      由于拆迁,筷子路多数商铺已经迁离,但徐老板坚决不肯撤离,他说,做的都是熟客生意,现在尽管附近很多街坊都搬走了,但是仍然有些老顾客会回来帮衬。

      B

      红阳四巷

      久居数代 何氏后人不忍搬离

      ●特点

      清代何氏大官所建,镬耳老屋不少,目前仍有四五户坚守希望保住祖屋。

      ●现状

      红阳四巷以前叫何家一二巷,曾住有清朝当过武官的何氏大家族。何老伯是这个何氏大家族的后代,他现在还住在巷子里一栋颇具岭南风格的房屋里。走入几十米深的巷子,可见古老的青砖路、典型的镬耳屋顶,还有欧式风格的拱形窗户,更有建筑外墙上有拱形水槽,沿着房子的棱角一直爬到楼顶。

      何老伯家中,进门就是一个长方形的饭厅,大厅里墙砖呈古铜色。厅内正中央设有一个烛台,墙上挂着上香拜佛的神像,抬头可见离房顶大约有8米距离。

      何老伯说,何氏几代人久居红阳四巷,这里冬暖夏凉,出了巷子就是闹市,离街坊很近,不舍得也不赞成迁离。

      C

      莘葵里门楼

      66年前,这里已存在

      ●特点

      古色古香,青砖结实,左上角被穿孔拉入电线。

      ●现状

      筷子路上的莘葵里门楼,高五六米,青砖为壁,做工精细,看上去又十分威武。坊间有传,门楼为大户人家身份象征,所谓“门第等次”即为此意,故门楼建筑特别考究。但莘葵里门楼典故却因资料缺乏而少人所知。

      居住在此66年的街坊何叔说,自己出生时门楼已在,只觉得好看,但为谁人所建,有何故事则不得而知。

      昨日在门楼处,记者发现顶上电线凌乱地互相缠绕着,铁门紧闭。透过铁门可见巷道里异常冷清,仅有一把红色的破旧雨伞,似乎表示着这里仍有人居住。

      D

      原市文联办公大楼(筷子路12号)

      一个人,一边谈判一边坚守

      ●特点

    原佛山“甡生堂”,《佛山药业志》记载,此处为药业商人在民国所建,糯米青砖铺就。建筑风格糅合了中欧趟栊门、穹拱窗、灰雕、罗马柱等。

    ●现状

      “好靓一栋大楼”,走过筷子路的人,都会被这民国建筑风格的大楼吸引。筷子路12号,是佛山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也是建于民国初年(民国24年,即1935年)的佛山“甡生堂”。当时坊间有传,这栋楼是南洋华侨所建,所使用的水泥都是从国外运回。民俗专家余婉韶介绍,建成后一楼为小门诊,二三楼则为人住,这家医药店在当时,并不算太有名气。

      “文革”期间该楼由政府代管,后做过文化局办公楼、文联以及十多个艺术团体的办公楼,直至2010年拆迁通知发出,活动终止。目前,只有赵松青坚守在里头,“怕人走了,文化古建筑被毁”。赵松青从2010年开始,“一边跟拆迁办谈判,一边照看着这房子”。

      04-05版

      采写:南都记者 陈惠婷

      实习生 邓海莹 杨宇菲 秦孜政

      摄影:南都记者 郭继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