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劻并非断送清朝基业“罪臣”:未受袁世凯贿赂

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披露,载泽经常在载沣府邸建议扳倒奕匡,并称不如此,“老庆(指庆亲王奕匡)就把大清断送啦!”而溥仪在奕匡死后,坚持赐予恶谥,称“奕匡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匡手里,怎么可以给个美谥? 只能是这个: 丑!谬!”梁鼎芬为此在其侍讲日记里称: 宣统九年正月初十日,召见世续、绍英、耆龄,谕曰: 奕匡贪赃误国,得罪列祖列宗,我大清国二百余年之天下,一手坏之,不能予谥! 已而谥之曰“密”。奕匡本有大罪,天下恨之。传闻上谕如此,凡为忠臣义士,靡不感泣曰: 真英主也! 恽毓鼎在其日记中论及奕匡,亦狠狠地说“奕匡之肉其足食乎?”可见在清朝遗老眼中,奕匡就是断送清朝二百年基业的大罪臣。事实果真如此吗?
辛亥革命爆发后,隆裕太后迭次召集王公大臣开御前会议商议对策。环顾历次亲贵会议,主和派、主战派相互争辩,奕匡力主清帝逊位的主张却是始终如一的。应该说,奕匡的主张对清廷的最终决议是有重要作用的。但奕匡个人并不主张共和,他在1911年12月24日会见英国公使朱尔典时还声称共和制并不会使中国强盛。那他为何仍力主清帝逊位呢?
首先,奕匡力主清帝逊位不是因为受了袁世凯的贿赂,而是在环视列强态度、国内舆情、清廷自身力量后,出于最大化保护自身利益考虑而做出的举措。通过与外国公使的会谈、获取外国商团的电报,奕匡探询出外国势力无意帮助清廷维护帝制,相反,他们谴责清廷,倾向共和。虽然奕匡不赞成共和,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已无可奈何。他们对清朝大失民心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共和是国内舆情所向,不仅革命党人呼吁,连清廷的议和代表、军队都有此呼声。在这种情势下,奕匡主张清帝逊位实乃无奈之举。除了顺应大势所趋外,革命军政府最后给出的皇室、皇族优待条件,尤其是保护王公贵族的爵位与财产等承诺,又满足了奕匡自身利益的需要。可见奕匡是在综合考虑后,才做出主张清帝逊位的抉择。
期刊|《清史研究》2013年第1期 作者|周增光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八宝钿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