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南洋姐”泛滥世界各地 明治年间输出数十万
1870年代至1920年代,大批的日本青年女性——以九州西部和北部的天草、岛原半岛居多——到海外卖淫为生,形成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卖淫人口大流动。由于南洋群岛是其最为庞大的聚集地之一,因此中文直接称其为“南洋姐”。“南洋姐”的足迹,北到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部地区;朝南以上海、香港为基地,涌入以新加坡为核心据点的马来半岛;朝西以印度为跳板,直达非洲东海岸,一直将势力范围扩张至好望角;向东则渗透到夏威夷乃至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沿岸地区。仅在明治年间输出的女性,可能达数十万之多。一战后,日本政府开始执行限制、取缔政策,“南洋姐”因此盛况不再。虽然这群以世界为舞台的“南洋姐”几乎没有留下显眼的记录,人们只能在海外各地散落的日本人墓地的墓碑上,了解到她们的存在,但她们展现给世人的是另类的近代日本发展史,另类的日本海外殖民史。
1830年前后,黑奴贸易近乎绝迹,代之而起的是华工和印度劳工的崛起。华工和印度劳工一般是单身前往,在其落脚的地方,青壮年男性高度聚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艰辛枯燥的打工生活,需要找到解决生理欲望的“宣泄口”,大量华工和印度劳工的移住,形成都市社会,这就为娼妓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正因为如此,“南洋姐”向世界各地的扩张,基本上与华工和印度劳工活跃的地区相重叠。另一方面,在作为管理者的欧洲殖民者看来,日本娼妓的存在,是一种“软性”的润滑剂,可以调剂劳工枯燥、单调的生活,让他们安心劳作。为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他们对日本娼妓的进驻,采取的是默许甚至是欢迎、支持的态度。当时日本的媒体也曾将“世界劳动国”的中国和“世界卖淫国”的日本“有机”地摆放在一起,阐述中日两国不浅的“因缘”关系。
“南洋姐”与长崎的特殊背景有关。17世纪中叶,幕府确立了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然保留了一个对外的窗口——长崎港。从江户时代中期起,许多天草、岛原地区的女性外出打工,目的地便是长崎。在那里,中国船和荷兰船进行着贸易活动。由此,在长崎出现了面向外国男性卖淫的“游女”群落。1642年,长崎将分散各处的倾城屋集中于一地,形成规模庞大的丸山游廓。1692年丸山游廓容纳了1443名“游女”,成为江户时代颇具代表性的花街。并且,长崎专门为中国人、荷兰人设置了外国人居留地,允许“丸山游女”有条件地出入。服务中国人的“游女”被称为“唐人行”、“唐馆行”、“馆内行”等,而出入荷兰馆的“游女”则被称为“出岛行”、“兰馆行”等。这表明,长崎一带面向外国人的卖淫活动是有历史渊源的,以外国人为最优先服务对象的性雇佣关系,在“丸山游女”那里就已确立基本形态。
大和民族对“性”的宽容以及性道德约束机制的缺乏,也是近代日本“南洋姐”泛滥世界各地的一大原因。这种传统的性“宽容”文化,自然也对岛原、天草等地的青年女性产生重大的影响。大正年间,日本一位小学教师观察天草的风俗人情后曾这样评述:“这个村的敝风,是充当娼妓并不为耻,而是被认定为一种职业。正是将其视为维持生计的职业,所以不会形成轻视、蔑视的风气。无论是虚荣心还是作为一种职业,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早已形成尊重金钱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明治维新之后,在接受文明开化的日本知识阶层中间,逐步确立了如下观念:卖淫女是脱落于日常社会的“丑业妇”。但在这一过程中,数以万计的“南洋姐”已经迈出国门,奔向世界各地。
期刊|《史学月刊》2013年第3期 作者|朱忆天(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