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与今的存在中发现清末古宅“猫眼”与“防盗门”

郑州上街区西南与巩义交界地带有一个叫方顶村的古村落。这个村坐落于三条古商道交会之处,古商道两侧比较完好地保留着许多明清时代的民居。至今还有村民生活在这些宅院和窑洞里,使用着祖辈们留下的门、窗、家具,其中一些物品的实用功能不亚于现代住宅中的猫眼、防盗门等。

▲▲“虎皮墙”映射村民由贫变富

方顶村内,一条通往广武、荥阳、郑州的古商道穿村而过。顺着古商道由高到低,逐渐深入村庄,两侧有修筑于明清时代的石寨墙。

寨墙长200多米,高7米左右,全部由红色的山石砌成。位于下部的寨墙石大多按照石头原有的形状,将石尖对石窝垒好,用白灰抹缝,呈现虎皮花纹,人称“虎皮墙”。而上部的寨墙石大都方方正正,经过打磨,有点现代的砖墙模样了。

寨墙是村民不同时期建筑而成的,“虎皮墙”大约是在明代,而方正的寨墙是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建的。沿着寨墙一路走来,仿佛可以感觉到,当年古商道的逐渐繁荣也让方顶村的民力由贫变富,由弱变强。

古商道两侧还隐藏着巨大的排水沟,半圆的排水沟也是“虎皮墙”的砌法,直径可以容两个成人弯腰进入,比现代城市里的雨污水管要粗得多,现在还在使用。

▲▲美观又实用的“五脊六兽”

在方顶清末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选拔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方兆星故居内,东屋房顶砌有“五脊六兽”的砖雕造型,高大威猛,栩栩如生。

所谓“五脊六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房顶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五脊,五条脊的六个点位上安放有六种人造的兽,合称“五脊六兽”。

这种造型一般多用于宫殿建筑,在方顶村内,也只有像出拔贡、秀才这样的大户人家屋顶才会有这类兽形砖雕。一般家庭的屋顶装饰大多位于屋、门的檐瓦上,虽然风雨已模糊了花纹,但从一张笑脸、一朵梅花、一幅太极图上,我们可以揣摩出屋主人的不同喜好和期盼。

“五脊六兽”和带图案的檐瓦除了装饰美观,还有实际作用。在房顶两坡瓦垄交会点安装的“六兽”,一是对房顶起到了密封加固作用,二是能够防止雨水渗漏,而位于一溜瓦最末端的檐瓦,则有利于排水和分散压力。

▲▲清代民居中的“猫眼”与“防盗门”

75岁的方顶村民方联军至今还住在先祖清末秀才方兆凤的故居窑洞中。方联军家还存放着先祖留下的古书柜、茶几、衣架等老物件,宅院大门上的红漆已经被侵蚀成黑色的颗粒,但触摸上去仍能感觉到岁月的变迁。

方联军说,故居的大门有五种锁,除了在明处的顶门杠、门闩、铁链、插销外,还有一处“暗锁”在门闩内部。只有将一根手指伸进门闩向上顶榫子,才能将门闩挪动,把门打开。这是当年的方氏先祖为了躲避盗匪用尖刀把门闩拨开而发明的“防盗门”暗锁,可谓“气死盗贼”。

方顶村古民居实用设施不止一处。在方兆凤故居二进院门前,有一座影壁墙。墙中央没有常见的雕刻花纹,却有一圆孔。方联军说,这是为了当年在院内居住的妇女查看院外情况所留,功能类似现代住房里的“猫眼”。

可见,清代民居设施已具备了现代住房中猫眼、防盗门等功能。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