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考古发现明代家族墓地 布局排序国内罕见

  经过温州、乐清文物部门联合抢救清理,乐清柳市镇峡门村明代赵氏家族墓地,现被确认为我市考古发掘的、温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这处墓地格局完整,排列讲究,其发掘填补了我市考古领域多项空白,对于古代丧葬习俗、明墓形制、礼制规则的探索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赵氏家族墓为宋太祖赵匡胤后裔的家族合葬墓,形成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至万历元年(1573),分南北两组:北为赵氏十八世赵钦悦(长兄)、赵钦亮(四弟)兄弟墓;南为兄弟两代人共七对夫妻合葬墓。墓前有石亭及神道门。墓中出土有5组龙泉瓷罐、碗,2枚铜镜,6组泥制明器以及11盒墓志。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梁岩华介绍,在选址上,赵氏家族墓沿袭了宋代宗室遗风,墓地形势东南仰高、西北低垂,与宋代流行的“五音姓利”风水学说吻合。在布局上,明代家族墓地一般为横向单排或数排的布局,赵氏家族墓“斜而次之”的排列规则,属国内罕见,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尊卑、长幼次序,可作为明代家族合葬墓地遵循昭穆之制(注:一种古代宗法制度)的经典样式。

  此外,关于赵氏家族墓还有两项重要新发现:一是其墓前陈设埋藏特定随葬品的便房。据悉,这是我市首次通过考古发掘,确认明代砖室墓前便房的存在。二是其墓地埋着装有稻谷和铜钱的小罐子。梁岩华介绍,稻谷为五谷之一,意寓五谷丰登;铜钱寓意财富,另有避邪功能。我国南方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用红布将铜钱悬挂于梁上用以避邪镇宅的习俗。鉴于此,可以认为,墓地埋这种小罐子主要是为了起到避邪镇阴宅功能,同时也寄托着死者后裔期盼兴旺发达的心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