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德合作安岳石窟圆觉洞10号龛抢救性保护工作近日完成

  4月30日至5月8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安岳石窟项目负责人科赫博士一行六人,与四川省博物院、成都博物院、四川大学的文物保护科研人员一道,针对四川省安岳县圆觉洞石刻区10号龛严重风化部位,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工作。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安岳石窟圆觉洞10号龛抢救性保护工程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12】2157号)有关内容,和四川省文物管理局专家论证指导意见,此次抢救性保护工作内容包括:1、清除圆觉洞10号龛下半部分表面附着的有害污染物。2、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使用加固补强材料,对10号龛释迦佛像足部、袈裟下部、莲花座表层风化严重部位进行渗透加固。3、对圆觉洞第10号龛下部区域松动脱落的岩石,实施归位粘接加固,阻止其进一步剥落。

  在抢救性保护工作中,中德双方科研人员采用了全自动测色色差仪和抗钻强度测定仪等评估手段对保护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估。保护工作完成后,由安岳县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定期观察和记录10号龛保存状态,对其小环境条件进行监测,为长期的科学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安岳石窟,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的伟大宝库”。圆觉洞石刻区位于安岳县城南的云居山上,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08年始,由四川省文物管理局指派,四川地区科研人员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安岳石窟项目课题组先后多次赴安岳实地考察,开展合作科研工作,完成安岳石窟圆觉洞10号龛前期勘察、三维现状记录、岩石标本分析、病害调查、保护修复材料筛选和工艺试验等,形成了有重要价值的学术报告。(成都博物院)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