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新增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其中牡丹江市境内的团结遗址和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被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我市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8处。
  据了解,团结遗址位于东宁县大肚川镇境内,大体分为两种考古学文化,上层属唐代渤海国时期的文化遗存,下层属战国至两汉时期的文化遗存。考古学界将其下层文化遗存定名为“团结文化”。“团结文化”广泛分布于图们江流域、绥芬河流域及穆棱河中上游地区,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居住在东北地区东部的“沃沮人”的物质文化遗存。“团结文化”对研究东北古代民族分布、迁徙以及“沃沮人”的社会形态、生产力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2005年,团结遗址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位于海林市长汀镇境内,是我国清朝政府设置在盛京(沈阳)以北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的东北边疆著名重镇。宁古塔将军的驻地和治所两经迁移,易地三处,依次为宁古塔旧城、宁古塔新城、吉林乌喇。1636年梅勒章京吴巴海监造宁古塔(旧)城。1640年以后,宁古塔将军取代奴儿干都司行使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管辖权,宁古塔旧城成为盛京以北的保卫东北边陲的军事中心。1666年(康熙五年)宁古塔将军迁往新城(宁安市境内),宁古塔旧城作为梅勒章京(后为昂邦章京)的驻地历时30年。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作为黑龙江地区历史的见证,1981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我市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原来的6处增至8处,依公布批次的先后顺序,分别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牡丹江边墙、中东铁路建筑群、侵华日军东北要塞--东宁要塞群遗址、五排山城址、小四方山城址、团结遗址、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