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城市庄园汉墓发掘成果丰硕

  近日,安康市南环东路城市庄园基建施工中再次发现汉代墓葬。安康历史博物馆接到施工方报告后,迅速组织专业考古队进入施工现场。对已经暴露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科学清理发掘,出土各类文物20余件组,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安康电视台金州播报栏目对整个发掘工作进行了跟踪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墓葬位于南环东路南约50米的城市庄园内,墓葬所处位置为坡地,因施工取土暴露,东距先前发现的东汉墓葬约50米。结合地形地望断定是一处汉代墓群。墓葬为不带耳室及墓道的单室券顶墓,是东汉时期安康地区较为流行的墓葬形制。
  墓葬为东西坐向,长3.5米,宽1.2米,含券顶高2.3米。以绳纹砖铺地,子母相扣,券砌而成。砖长44、宽16、厚6厘米,大面施细绳纹,大侧面施菱形几何纹。墓室虽因年代久远挤压变形,但所幸未遭盗扰,棺椁及骨骼无存,随葬器物沿墓室南侧及墓口摆放。经清理出土带耳铜鍪、伞弓帽、禽兽纹镜、五铢铜钱、研石以及釉陶锺、鼎、灶、烘炉、博山炉、灯、罐、重沿带盖小罐等。随葬器物组合除罐和重沿带盖小罐为偶数外,其余均以奇数相配。
  与以往不同的是城市庄园汉墓在墓葬封土上有一层排列整齐的铺地砖,带耳铜鍪即发现于此。这种现象推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东汉时期崇尚孝道,墓葬上部可能有祭祀亡灵之类的设施。二是汉代盗墓猖獗,以往清理发掘的汉代墓葬多被盗扰,筑墓者出于防盗的考虑,故意伪装墓葬已遭盗掘见底的假象以麻痹盗墓者。因带耳铜鍪系实用器,烟渍较重,且有修补痕迹。
  城市庄园墓葬的时代特征较为明显,这一点从随葬器物上就可以看出端倪。研石是安康地区西汉土穴墓和东汉早期砖室墓的常见器物,之后的墓葬则未见此类器物。放置在死者腰部的十余枚铜钱系清一色的“五铢钱”。笔画纤细,字体柔弱,“五”字交笔缓曲,且肉质轻薄,东汉早期五铢钱特征显露无疑。加之随葬器物组合有一定的规律,对研究汉水流域汉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的特征以及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城市庄园东汉墓葬的成功清理发掘,是广大市民和文物部门联手保护文物的成功范例。下一步安康历史博物馆计划会同区文物管理所对辖区建设工地进行文物执法检查,确保地上地下文物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保护。(安康历史博物馆 沙忠平)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