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一汉代古墓刚刚挖出文物就遭村民哄抢

      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一村民扩建自家院落时挖出一处汉代古墓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讯(记者秦佩云)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一村民在扩建自家院落时,意外挖出一处汉代古墓,没想到古墓中的文物却遭村民哄抢。我省考古部门接到上报后,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对古墓进行勘察,因该墓多次被盗,此次发现又遭村民洗劫,专家称墓室主人身份非富即贵,但真实身份却成为谜团。

      修房挖出古墓文物遭哄抢

      前日,记者到水泉镇中村出土古墓地采访,村民赵庭海告诉记者,在4月8日那天一大早,他就让弟弟赵庭亮雇了两台翻斗车、一台挖掘机开始从老房子后面的土山上取土。运了几车土以后,有村民从他家门前路过时发现古墓的一角已经露出。因为当地人早就知道他们居住的地方被列为汉代古墓群遗址,所以大家判定:赵庭海挖出的是一座古墓。

      据赵庭海说,得知他们家挖出古墓的村民,在和他说完话以后并没有走远,随后的几个小时里,一直在他取土的附近转来转去。而朴实憨厚的赵庭海一家人却对此没有太在意,赵庭海当天去了平川,妻子王兰玉也有事离开取土现场。下午,赵庭海打电话催妻子过去看看取土现场,妻子王兰玉在电话里答应他马上就过去。

      而据赵庭海的妻子王兰玉讲:她去到老屋的时候:“看见院子里停了三个车,在墓外面站了一二十个人,都拿着铁锹。墓里面也进去了有十个人左右。”她赶紧趴在墓的洞口向里面喊:“你们都出来,在我家院子里找啥着呢。”但是,这些人并没有搭理她,而是继续从墓里面往外递东西。这时,她身边的一个小伙子刚好从进到墓里面人的手中接过一个罐子,于是她赶快上前去抢。但抢来抢去,小伙子力气大,拿着罐子就跑了。而这时,进到墓里面的人已经陆陆续续出来拿着东西散开了。

      墓室主人成谜身份非富即贵

      赵庭海回到家后,听完妻子讲述,第一时间向当地有关部门报案,村委会也向文物部门上报了赵庭海家老屋发现古墓的情况。4月13日,由省文物部门和白银市文化局、博物馆工作人员组成的古墓挖掘清理工作组开始对该处古墓进行挖掘清理。

      由于此处古墓地处村民房舍中间,外形看是一座独独的小山堆,村民取土建房已经将四周掏成坡形,所以工作组人员先是从赵庭海家取土挖开的入口处进入古墓,取出了木牛、木马和几件已破损的罐子。据工作人员讲,墓中的木牛、木马全身漆着红漆,刚出土时红艳艳的透着光泽,见光后光彩黯淡下去,只能看见依稀的红漆。

      清理工作进行三天后,工作组按原来的计划:进入古墓丈量墓内尺寸后,从墓的上方往下发掘,以保证墓体的完整性。

      4月21日,经过考古人员的多日发掘,这座“黄湾汉墓群”最大的古墓显现出它的基本轮廓:该墓葬为木椁木结构,就是整个墓室都是用方圆形木头筑成,这种墓室构造符合西汉墓的特征。墓室高1.4米,宽4米,长6米,墓室中央放两口棺木,为合葬墓。

      从墓室大小构造来看,墓室主人应属有身份地位的人,但因为墓室已经被多次盗过,此次发掘后仅存的文物也被村民洗劫,因此无法判定墓室主人的真实身份,不过据考古人员判断,这座墓与同时期墓室比较,应属中型墓,那么墓室主人的身份地位可想而知也是非富即贵。

      警方正对被盗文物做追回工作

      记者从当地派出所了解到,赵庭海报案后,平川区警方也多次深入中村村民家中,详细调查了解村民哄抢墓葬文物情况,正在积极追回被盗文物。

      记者从白银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在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平川区水泉镇中村方圆2平方公里就已被证实存在汉代古墓群,并被命名为“黄湾汉墓群”,同时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又对这一汉墓群进行了重新认定。此次发现的古墓是这一墓群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处古墓,对研究当时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