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陕西行记者走进汉阳陵“寻宝”

  合肥在线西安专电(特派记者 王浩 文/摄) 想像一下一群平时跑在采访一线和伏案在电脑前的记者、编辑们,有一天带着铲子、毛刷等考古工具,进入探方内,亲手发掘“文物”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情景?4月6日,第七届“全国网络媒体陕西行”记者团一行来到汉阳陵博物馆模拟考古基地,在专家的带领下,当了一回“考古学家”。

专家向记者团成员介绍“洛阳铲”的用法

  汉阳陵博物馆位于西安北郊的渭河之畔,是依托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及其皇后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立的一座考古遗址性博物馆。1999年建成开馆,设有考古陈列馆、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宗庙遗址四个基本陈列,展示文物一万余件。此次记者探访的模拟考古基地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模拟考古探方有外葬坑、建筑遗址、墓葬3大类5种共8个探方。每个探方都“埋着”瓦当、陶猪、陶羊、陶鸡、陶俑等“文物”。

专家介绍发掘方法后,记者们便迫不及待进入探方“寻宝”

  当天,在经过专家介绍考古基础知识和发掘方法之后,参加体验的记者们便迫不及待进入探方,伏下身子,拿起手中的小铲子、小刷子,一点点剥开掩埋“宝藏”的土层……

发现“文物”后,要小心清理

  “有了,有了……”来自天山网的刘博成为第一个挖出“文物”的幸运儿,他告诉记者,“真没有想到,会这么有成就感,看到‘文物’出来的那一刹那兴奋极了。不过,我才蹲了这么一会,就累的不行了,考古学家们平时一蹲就是大半天,真的很辛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探方内都涌现出了各种“文物”,有当陪葬器的瓦当、陶猪、陶俑,还有古代的建筑“遗迹”,参加体验的记者们都难以抑制喜悦之情:“在这里既体验到了考古学家们工作的艰辛,又从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太有意思了!”

记者团参观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

  随后,记者团成员们还参观了考古陈列馆和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深入了解了汉代历史文化遗存和汉文化的魅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