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运河沿线开放不要太着急

大运河申遗的总长度是1100公里,其中有相当一段是活态的遗产,仍具有航运、疏浚、防汛等功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指出,在申遗中更要正确对待申遗与保护以及旅游开放等四个关系。

●申遗与保护

“申遗和保护的关系,不但体现在申遗成功之后。”励小捷强调,“我们总讲要防止重申报、轻保护,这时刻考量着我们申遗的理念、重点和行动准则。”

●申遗与使用

对于申遗与使用的关系,励小捷认为:“我们讲利用,它和一般放在博物馆里文物的利用不一样,它是使用问题,这是必须考虑的。申遗要有保护优先的原则,它对于交通也好、水利也好,多少带来了一些限制,这是毋庸回避的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有关部门本着对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顾全大局,看重申遗,给予了许多支持。那么同时,大运河申遗,我们文物部门也始终强调申遗也要保障它限制的运河的各项使用功能。不能一味简单地强调保护而影响活态遗产作用。不管怎么说,这两个关系会经常遇到,需要我们处理好。”

●申遗与旅游开放

如果大运河申遗成功,无疑给沿线旅游开放带来新契机,但旅游的开发也需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

励小捷特别强调:“我们现阶段,不要太着急,不要太急功近利,有的大的新搞的旅游开发项目,我们可有意识地放到申遗以后,再依法有序进行,不要在这件事上太匆忙了。有时搞旅游的理念,和国际遗产组织专家的理念是不一样的,也许你以为搞得很有价值可吸引游客,但从遗产保护这个角度说,他们会给你挑出很多毛病。”

●申遗与百姓利益

此外,“大运河申遗要给群众带来好处。”励小捷认为,“我们的申遗要吸引广大群众来参加,因为他们是运河的主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运河两岸,这种文化传承本身就是一种爱国爱家乡情感的体现,同时,要尽量通过申遗,不但从产业的开发,还是环境的整治,还是一些群众的居住条件的改善,都应是我们申遗和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