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天府广场原钟楼下 传说中的千年石兽现身
1月8日,伴随着考古队员进一步发掘,一座巨大的石兽从泥土中显露出真身。当天下午,四川省内考古界权威,四川大学教授林向、宋治民和张勋燎等人也赶赴现场,对石兽进行考证。据专家们初步推测,这座石兽可能与成都平原治水有关,可说是填补四川雕塑史空白的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钟楼下埋有石兽此前一直是一个传说。2010年,钟楼拆除时,成都文化人谢天开曾给有关人士打电话报告“钟楼基脚埋着瑞兽”,特别吁请有关部门在施工前夕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文物勘察。
而根据《成都城坊古迹考》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电讯大楼(即钟楼)时,掘得一石狮,则苑之瑞兽门当在斯。”当时,多名老人曾回忆,在1971年-1973年间,电信大楼施工前期挖地基、建地下室期间,曾发现石兽。一名叫车凡英的老人曾是四川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的施工技术员,负责电信大楼设计施工。他回忆当时挖开了一个直径2米的大坑,见一“动物”四脚朝天,“仔细辨认一下,是只石象。”
92岁的苟治平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一名考古队员,也说在钟楼开建后,文管部门曾接到工地报告,于是他到现场勘查。由于当时并未将石头全部刨出,只看得到局部,无法准确判断是何动物。当时文管部门曾有将石兽发掘出来的打算,不过由于工程技术条件的限制,加之工地方工期较紧,只得深埋回填。
但是,到底有没有石兽?是什么石兽?一直以来依然是一个谜。
10多天前,四川大剧院在钟楼原址上动工修建。没想到,在文化层第七层下的灰坑中,出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泥土中埋有一座石兽。
昨日,考古队员继续对考古现场进行清理。记者看到,他们先是清理石兽的左侧,又用竹片仔细地清理石兽表面泥土,由于石兽的材质选用了质地不太坚硬的红砂石,如果用一般的小铲会伤到石兽表面。
下午6时许,石兽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金沙遗址博物馆官方微博公布了清理干净的石兽照片,从中可以看到,身长3米有余、重8吨的石兽已经完全露出了面目:它有长嘴与两只大耳朵,屁股浑圆,腰背有沟壑,四肢粗壮,还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看起来既像犀牛又像河马。石兽身体的左侧,雕刻着清晰的卷云纹,分别分布在头顶、腮边、前蹄上部以及后臀处,历经千年依然清晰可见。石兽背上有几十余处坑洼,每个约一元硬币大小,疑似文字。可惜的是,右侧有些损毁,今后需要参照左侧清理出来的纹饰和形态进行修复。
在清理石兽的同时,考古队员意外在浮土中发现了动物骨骼,以及大量陶片、瓷器,时间跨度从秦汉到明清。
考古专家说,发掘石兽的文化层时代为蜀汉末至西晋,根据石兽的外形和制作风格推测其制作年代上限为秦汉时期,估计石兽应是东汉之前的作品。
那么,石兽到底起什么作用呢?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李冰“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蜀王本纪》中也说“江水为害,蜀守李冰做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这会不会与李冰治水有关呢?是不是他下令制作的石犀神兽?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说,石兽是比较早的圆雕石刻,这种圆雕石刻在中国发现极其罕见,可能是迄今为止四川发现的最早的大型圆雕石刻。目前推测,石兽跟治水有关系。但到底是不是早得到李冰时候,学者们还在研究。在他看来,成都平原自古多水,自李冰对早期治水经验进行总结后,历代都在不断治水,以至治水形成一个体系。所以这个石兽,应该是跟镇压水精的神兽有关系。
伴随着石兽出土,也有一些疑问萦绕在考古队员心头。比如,在石兽表面泥土中发现的动物骨骼,是什么动物的骨骼?为什么会和石兽一起埋葬?还有一些彩色小珠子,是用来做什么的?
1月9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对研究结果进行公布,有关石兽的谜底即将揭晓。(四川日报 陈四四)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