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毫不犹豫带头降衔的开国将军是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汤光恢将军(资料图)

 

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汤光恢,江西省永丰县恩江镇人,曾任黑龙江军区第二政委、江西省军区第二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9月按正兵团职待遇离休。笔者1985年起从事党史工作,曾两次有幸拜访老将军。老将军言语朴实,和蔼可亲,其革命经历感人至深,现撷取几个故事献给读者。

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宣传员

1909年8月,汤光恢出生在恩江镇柏树内村一个贫苦家庭。父母亲、三个哥哥、两个妹妹,加上他自己,一家八口,仅靠父亲从事乡村私塾教书的一点微薄收入过日子,生活十分清贫。12岁时,母亲因病无钱医治去世。兄妹中,大多因贫病而亡。清贫的生活,勤劳善良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汤光恢从小就养成了勤劳俭朴、刻苦好学的品德。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在永丰迅速传播开来。永丰县在吉安读书的宋大勋、袁佐龙、薛佐唐等青年学生,利用放寒暑假的机会,宣传革命思想,积极推动办义务小学、平民夜校、读书班等,许多穷人的孩子得到了读书的机会,汤光恢也因此进入城三乡义务小学免费学习,1923年考入濠上旧制高等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品学兼优,1925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被学校留下来担任初级班教师。

随着新文化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也逐渐在永丰传播。1923年初,宋大勋等人发起成立“永丰青年书报社”,集资购买《向导》《新青年》《共产主义ABC》《小说月报》《晨报》《狂人日记》等进步书刊,供青年学生阅读。1924年8月,又秘密成立党团外围组织“恩江学会”,1925年7月向社会公开,其宗旨是:“养成团体生活,拥护群众利益,介绍新潮,改造社会。”汤光恢有时间就到书报社,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春,加入“恩江学会”,同年11月,由薛佐唐、黄肇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与此同时,汤光恢还积极参与党团组织开展的革命活动。演文明戏,宣传反帝反封建。演员大多为党团员,周兴、黄欧东都是主要演员。汤光恢忙着卖戏票、搞道具。当时的永丰,老百姓只有在过年时才有机会看戏,平时基本上没有文化生活。听到县城有戏看,群众便扶老携幼,有的甚至从几十里的乡下跑来观看,把戏场(上西坊张王庙内)挤得满满的,十分热闹。许多年轻人看了戏后,受到教育,积极参加农民协会和工会,成为反帝反封建的积极分子。办夜校,宣传革命思想。利用寒暑假,在农村通过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夜校,在县城通过工会开办平民夜校。办夜校公开的口号是消灭文盲,实际上是宣传革命形势,讲三大政策,讲封建剥削根源,启发群众阶级觉悟,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群众觉悟的不断提高,使国民党右派十分惊恐,他们不仅策划了1927年的“三七”事变,破坏进步团体,逮捕主要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袁佐龙、钟兆祥、薛佐唐、聂作汉等人,迫使他们逃亡在外,而且散布流言蜚语,污蔑攻击共产党是“共产共妻”、共产主义是“财产均分”,在群众中制造思想混乱。为了揭露国民党右派的阴谋,帮助群众正确了解共产党,正确理解共产主义,被人称为“小秀才”的汤光恢,自然担负起了这一光荣任务。

在当时,有关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方面的材料大都是从苏联翻译过来的,文字不通俗,许多人看不懂。为解决宣传材料缺乏而且难懂的问题,汤光恢和曾绍参、温厚福等革命知识青年商议,自己动手,分工编写一本通俗的宣传小册子,取名为《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小册子编好后,又发动大家集资送到吉安石印,于1927年五一节前出版发行。

小册子共7300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来说明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共产党,以消除人们的误会。这本小册子由汤光恢的本家人埋藏于地下,1986年从地下挖出,封面上还盖有汤光恢当年的印章,现珍藏在江西省革命历史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