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秋拍:陈佩秋工笔荷花图赏析

陈佩秋 白莲图 设色绢本 画心 1974年作 54.5×46cm-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陈佩秋 白莲图 设色绢本 画心 1974年作 54.5×46cm

  钱道明

  书画古玩的爱好和收藏,历代有之。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无不喜好,或雅玩或收藏。而海上是全国收藏的半壁江山,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涌现出一批军旅收藏家(俗称老干部),如曹漫之、王一平、李研吾、白书章等都是个中翘楚,他们的收藏个个辉煌无比。

  曹漫之先生是一位颇有学识的知识型老干部,是著名的山东四大才子之一,曾历任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胶东北海保安司令、胶东支前司令员。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他被任命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政务接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党组成员第一副秘书长,兼民政局局长。五十年代初即遭到不公正待遇,受到迫害,因此调离上海市委。此后他在复旦大学、华东政治学院教授法学数十年,并从此开始了他的书画收藏生涯。

  曹漫之先生因喜好书画的缘故,并因此结识了海上一批著名的书画家,如程十髪、陆俨少、唐云、白蕉等等,并多有往来。然和谢稚柳、陈佩秋夫妇关系尤为密切,交情颇深,成为莫逆之交。

  在文革中大批老干部被打倒,曹漫之、蔡志勇夫妇也在所难免。那时曹漫之夫妇都“靠边站”,每天无所事事。作为画家的谢稚柳、陈佩秋夫妇,也是“靠边站”。他们因此会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书画,与各自对书画的见解。也就是在那个年代,谢稚柳、陈佩秋夫妇为曹漫之、蔡志勇夫妇绘制了大批书画。

  此幅设色麻质“荷花图”,即是于74年陈佩秋先生遵嘱精心绘制于麻布上。我们都知道绘画用纸无非为宣纸(生、熟、皮)、绢、绫等,然在绢和绫上写书法和绘画即已很难。在麻上作画更为艰难,因麻是粗纤维,有毛孔(国画颜料又不同于西洋画颜料),颜料上去会渗漏。就是在这艰难状况下,佩秋先生差不多耗时月余,运用宋元笔法,采取双钩、重染衬托之法,正反两面一遍复一遍,绘就于此麻质布上。

  陈佩秋先生书法绘画无数,然用此材质绘就仅有几幅,这幅即为其中之一,所以也深得曹漫之、蔡志勇夫妇最深爱之。在此幅画上,深厚繁复的点染,凝练沈稳的勾勒,我认为此画的绘就也是陈佩秋先生最深厚功力的再现。此次得曹漫之家属厚爱,把此幅“荷花图”送拍,相信定会受到各位藏家的惊奇和喜爱。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