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欲把仅值500元的百年古书送懂书人

小孙希望妈妈的这些嫁妆能找到“主人”。-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孙希望妈妈的这些嫁妆能找到“主人”。

  蓝色的布制外皮、发黄的书页纸张,但品相完好无损……记者看到的厚厚一沓古书来历非凡——十几年前,市民小孙在家中翻出的这4套共17本古书经过大连图书馆古籍部专家鉴定,已确认为光绪年间的民间印刷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小孙希望通过本报将其转让给爱好收藏、懂古籍的人。

  收拾母亲嫁妆发现17本古书

  前日上午,记者在小孙家见到了这几套光绪年间的古书。十几天前,小孙在家里收拾东西,无意中发现了母亲当年陪嫁用的箱子。“打开箱子后,发现里面有一沓古书。书用布包着,整整齐齐的,打开的时候还有点淡淡的纸墨香味。”小孙说,她清点了一下,4套书籍共17本,蓝色的布制外皮,里面的纸张已经发黄,但几乎没有破损。“4套书籍分别名叫《诗 集成》《二论典故最豁集》《礼记疏意》《批青集合》。

  小孙立即给母亲打电话,得知这几套书籍是当年陪嫁的嫁妆,母亲的几个兄弟姐妹每人都有一套,其他人的很多年前因搬家等缘故,不是破损的厉害,就是早已不见了。

  光绪年间古书只值500元?

  小孙说,当时母亲告诉她,这些古书都是光绪年间印刷的。“我妈告诉我,当年我姥爷是个很有才华的人,精通日语、俄语,家里有非常多的书籍,姥爷去世的早,她也不知道这套书的来历。”小孙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工作一直不顺利,早些年母亲还把家里的房子卖掉,又借了亲戚朋友许多钱,给她开了个小服装店,这几年她省吃俭用,把饥荒还得差不多,可还有3万多元的外债没还清。于是小孙和母亲商量,想找个专家鉴定一下这几套书籍的价值。

  小孙说,她到古玩市场咨询,摊主们说这几套书只值500元。

  希望送给“懂书人”

  为了查证这4套古籍的来历,小孙带着书找到了大连市图书馆古籍部的薛主任。经过鉴定,薛主任表示,这4套书确实刊行于光绪年间,至今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但因为该书并非官方发行,而是民间印刷,所以市面上存量较多,只具有一定的私人收藏价值。

  “我本来想把这些书捐赠给图书馆,但馆藏的古书太多了。”小孙说,她希望把古书捐赠给懂书、爱书、研究历史的人。“如果找不到有缘人,我会把这几套书留给儿女,让他们沾染翰墨书香。”小孙表示。■文/实习生 苏晨 首席记者 万恒

  ■图/实习生 王萌萌 本报记者 张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