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的革命故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本斋,回族,学名守清,伊斯兰教名尤素福。壬寅年腊月初三(1903年1月1日)出生于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本斋东村)。马本斋自幼聪颖,在村上读过两年私塾。他13岁那年,家乡遭遇大旱,无以为生,只身一人徒步去张家口寻父,在坝上帮助父亲为人放马,受尽煎熬凌辱。一次,他挨了马警一顿毒打,伤愈后,独自跑到东北,想要闯出一条穷苦人的生存之路。

马本斋在东北流浪了两年,后被张作霖的部下抓了壮丁,三年后当了班长。上司见他识字,学习精神又好,遂派他到东北讲武学堂深造。期满后,被派到张宗昌部任排长,后一路升迁,直至升任奉军独立21师团长。在旧军队十几年,他对军阀连年混战,百姓生灵涂炭十分不满,逐渐看清了军阀祸国殃民的真面目。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并染指山东。马本斋义愤填膺,主动请缨,要求抗战。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马本斋的爱国义举受到蛮横压制。1935年,马本斋愤然解甲,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由于马本斋见多识广,为人慷慨,很快就成了全村的核心人物。

“七七事变”以后,日寇大举进犯华北,日本鬼子的铁蹄也踏进了东辛庄,杀死了阿訇,把各家的鸡鸭牛羊洗劫一空。鬼子走后,逃难的人们陆续回来,目睹惨景,人人怒火中烧,纷纷聚到马本斋家里,商量今后怎么办。马本斋激动地对大家说:“咱们都是五尺高的汉子,决不能叫日本鬼子骑在脖子上作威作福。”他把从东北带回来的二十响盒子枪掂在手里,说:“咱们就跟鬼子斗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喊:“对,跟鬼子斗了。”六七十人一个个从家里拿来长枪短棍大砍刀,聚集到清真寺。马本斋领着大家宣过誓,划分班排,亲自操练,一支回民抗日武装就这样诞生了。

马本斋拉起队伍的消息迅速传开,当地的反动武装企图拉他入伙扩充自己的势力。占据商林的土匪头子白七“白师长”,盘踞在淮镇的国民党“六路军”头目周朝贵,还有一些联庄会等,都对马本斋封官许愿,争先恐后拉他入伙。但马本斋一心想的是抗日,他激动地对大家说:“要为当官发财,那我就不回来了。不抗日,不救国,给我再大的官我也不去。”

责任编辑:小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