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故址石碑失踪8年

画家李昌华在“黄鹤楼故址”前 记者傅克强 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画家李昌华在“黄鹤楼故址”前 记者傅克强 摄

  “长江大桥下武昌桥头堡,有座黄鹤楼故址纪念碑,但碑早已不见了,只留下一座残破水泥座,不知为什么就是不重修?”日前,网友“多多dd”等在汉网论坛发帖疾呼:黄鹤楼故址碑失踪多年无人管,难道就让这块“人文宝地”永远残破下去吗?

  昨日,记者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下方的桥洞,紧邻蛇山的一侧桥墩壁上,找到了网友所说的黄鹤楼故址处。此处离地约一米五高处刻有“黄鹤楼故址”几个字,字迹沧桑,显示颇有年岁。下面是一个破败不堪的水泥基座。

  66岁的张容雪老先生在大桥附近生活了一辈子,他告诉记者,此处为清代黄鹤楼旧址所在地,他小时候常在这里玩,当年的黄鹤楼白塔就在这个地方。“我们那时候叫它‘孔明灯’,1957年修建长江大桥,占用了这里。”张先生说,大桥建好后,有人在此处桥墩下刻下了现在的“黄鹤楼故址”几个字。

  网友俞焜说,在“黄鹤楼故址”几个字下面,曾立有一块长约1米、宽约半米的黑色大理石碑,碑面刻有白云黄鹤的图案及介绍黄鹤楼迁址的金色碑文,为2002年底有关部门改造临江大道、修建武昌江滩时所立。令人痛心的是,故址碑仅立了一年多,就在某天被盗,只剩下残破的水泥基座。8年过去了,该处仍只有一个残破的石碑基座,再未修复重建。然而,石碑的基座却令不少市民和经过此地的外地游客产生疑问:“这个水泥疙瘩到底是啥?”

  年逾七旬的画家李昌华先生也来到现场,他告诉记者:去年夏天,他曾专门向有关部门写信,反映此事及附近陈定一烈士纪念碑的残破现状,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故址现状仍然无人问津。“黄鹤楼是武汉的城市名片,此处是武汉的一块‘人文宝地’,不能再让其蒙羞,丢武汉人的脸。”老人呼吁: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重建这块记录黄鹤楼故址历史的石碑。

  昨日,记者来到武昌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碑虽不是文物,却记录着武汉的一段历史,将尽快修复;同时,也希望知情者能提供当年石碑照片,便于原样修复。 (记者蒋太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