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商高速莘县段考古新发现或推翻“秦始皇筑堤”说法
秦皇堤
本网讯 最新考古发现或将推翻莘县秦皇堤为秦时所修的说法。近日,省文物专家经考古发掘后初步认定,秦皇堤的形成最早可推到五代十国。
秦皇堤是一条横贯我市西南部莘县、阳谷及河南范县等多县域的神秘“土岭”。虽然历经千百年风雨侵蚀,大部分段落都已坍圮,或因耕种、烧窑取土等人为原因而受到破坏,但沿途各地民间有关它的传说经久不息,如秦始皇指日不落、走马修堤等等。
此前,民间传说及一些地方史志记载中均认为“秦皇堤”是在秦朝所建。今天位于莘县古城镇北西曹营村古秦皇堤遗址碑亭内的、一块几年前所立的秦皇堤遗址碑《碑记》开头即说:“民间素有秦始皇南筑秦堤挡黄水,北修长城抵鞑兵之说。今日莘境南部之秦皇堤者,即秦代所筑之旧堤也。”
莘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马鲁华介绍,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时,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相应文物行政部门对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考虑到工程对莘县古城镇境内秦皇堤部分遗迹产生的影响,从今年10月份开始,省文物管理部门专门组织专家对秦皇堤被穿地段进行了考古发掘,整个过程历史近40天,这才有了这次新发现以及近日曹庄金代遗址的发现。
据了解,此次秦皇堤考古发掘点位于德商高速穿过的莘县古城镇黄堤口村附近,考古工作者在这里挖掘出一个约5米宽、20米长的探坑。
发掘共出土单人用石夯两只及历代陶、瓷碎片若干。专家通过对堆土层和出土器物的鉴定,推断该段秦皇堤曾经历四次大型堆土修缮,原高约7米,初步认定其形成时间最早可推到五代十国。这就基本推翻了长期以来民间广为流传的该堤为秦始皇所修的说法。
发掘现场附近村民回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曾陆续建起很多砖瓦窑,这些窑“就地取材”,从秦皇堤上取土,导致秦皇堤原貌变得支离破碎,或者只剩下几个土堆。由于长期耕作原因,还有一些堤段已经完全与周围耕地平齐,很难找到“堤”的踪迹。
目前,我市境内断续可见的秦皇堤遗迹主要集中在莘县古城镇境内,约4公里长。为保护秦皇堤,莘县在2008年将秦皇堤遗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为遗址外沿四周各50米,在此范围内不得随意取土或建设有关项目。
秦始皇打马修堤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黄河水却时常泛滥成灾,威胁沿岸百姓生存。因此,黄海堤防向来也为历代君王看重。民间素有“秦始皇南筑秦堤挡黄水,北修长城抵鞑兵”之说。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汉时期,“决通川防,夷去险阴”,使黄河有了统一的堤防。这也可能是至今广为流传的“秦始皇打马修大堤”传说的历史依据。
在新编河南省《范县志》保存了这个故事的一个版本:
范县城北,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大堤,弯弯曲曲如一条看不见首尾的神龙横卧在这里,这就是传说中秦始皇走马修的大堤,老百姓呼为“秦皇堤”。
据说,很早很早的时候,黄河经常在这里发大水,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灾难,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决定治理黄河,征调了成千上万民工修堤。民工们日夜不停地干活,累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可是大堤还是修不起来,挡不住黄水。
秦始皇得知后,骑着神马,带着文武大臣亲自监工。有人禀报有大山挡路,秦始皇手举赶山鞭,运足力气,向山头猛抽一鞭,只听“喀嚓”一声把大山赶跑了。秦始皇骑着神马继续朝前走,忽遇蛟龙作怪,天昏地暗,倾盆大雨下了三天三夜,黄水上涨,修堤不得进行。秦始皇又扬起打神鞭,向水中打去,打得波浪滚滚,河水倒流,鱼虾尸体漂满河道,黄河变成血河。蛟龙抵挡不住,顺着黄河向东海逃跑。秦始皇骑着神马继续向前走,走过之后,大堤慢慢起来了。神马又累又困,走着走着,睁不开眼睛了,摸着瞎往前走,结果走得弯弯曲曲,因此大堤也修得弯弯曲曲。神马走了一天又一天,这天再也走不动了,就卧在这里,变成了一座山。秦始皇念神马修堤有功,将这座山赐名为“石马山”。
大堤修好后,挡住了黄水,人们开始安居乐业,再也不用担心黄河发水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就把这条大堤叫做“秦皇堤”。
在其他地方的故事版本中,还有秦始皇“指日不落”等情节,但故事主体相差无几。
秦皇堤在莘县境内的分布
秦皇堤也称秦堤、北金堤(现在的北金堤原是古黄河南岸堤防),其分布西起莘县观城镇郭海和樱桃园镇田河之间,向东依次经过莘县樱桃园镇薛屯、庄和,河南范县张夫村和莘县古城镇吕堤,在古城镇黄堤口村折向东北,至朝城申河口和徐庄乡的史河口之间大致成南北走向,与金钱河平行,这一堤一河,也成为莘县和阳谷的分界线。至阳谷的北吴堤口,进入阳谷县境内。
据估计,秦皇堤早年在莘县境内总长近一百里。现在,莘县的吕堤、前湾堤、后湾堤、黄堤口等村都是因此堤而得名。
《莘县水利志》载,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王吴奉诏治河时筑成黄河北堤。五代时期周显德三年(公元965年),自滑县向东北修堤,将马陵堤与子路堤连接起来,直到阳谷的张秋镇,俗称“新金堤”,后简称“金堤”。
另据莘县有关史志介绍,秦皇堤当年在莘县古城镇境内有13公里,西起古城镇吕堤村,东至古城镇东台头村。上世纪90年代前,尚高约5米,堤之南有较长的横坡,堤北显得较为陡峭。目前能展现原貌的遗址只有4000余米长,涉及古城镇等20多个自然村。(王明峰 刘亚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