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南站抢救性考古发掘 汉唐到明清的大批古墓葬面世

古墓群所在地祖关山

      火车南站抢救性考古发掘

      汉唐到明清的大批古墓葬面世

      古代宁波人为啥喜欢把身后事

      安排在这个叫“祖关山”的地方?

      昨天,火车南站扩建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结束。考古人员共清理出古墓数十座,这些墓葬,从汉、晋时期一直到明清,展现了宁波平民的殡葬史。记者程潇龙文/摄

      从汉晋到明清

      历朝的古墓葬在这里很密集

      祖关山墓葬群位于古城南门外。1961年5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片古墓葬,以南郊公园内的祖关山为中心,北至护城河,东至南塘河,南、西两面一直到祖关河。

      上世纪50年代,宁波在建火车南站时,发现了从战国到明代的128座墓葬群。出土的东汉木墩墓,规模很大,出土文物1124件,有年代很久的战国陶豆(高足盘),还有烧煮食物的鼎。

      这次发现的古墓葬群,可分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是汉、晋时期,中期有唐、宋时期,晚期为明、清时期。其中早、中期墓葬数量较少,明清时期的墓葬较多。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永宁说,祖关山这个地方,历朝的古墓葬很密集。

      出土的古墓多为宁波平民的埋身处

      这次发掘工作,历经一个半月。

      墓葬的结构和建材很有特点。李永宁说,汉唐时期的宁波墓葬,建材是大砖。一块块大砖砌成了一个墓室。

      到了明清,墓葬的结构发生变化,大砖中加入了石板,为砖石混合结构。

      出土的古墓葬形制也很有特点,普遍为一墓多穴,就是一个墓中埋有多人。

      一墓双穴的形制占少数,多是夫妻墓。多数墓葬,是一墓四至五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估计古代的天灾原因,一个家族中死了多人,往往会合葬在一个墓室中,生死不分离。

      墓葬大多较简陋,有一半的墓葬没有底板,也没有一件随葬品。

      考古人员推断,这次发现的古墓葬墓主,多为汉唐到明清的平民老百姓。

      祖关山的墓葬区

      也不乏历史名人和达官显贵

      也有些达官贵人喜欢祖关山的“风水”。

      最有名的,是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全祖望。全祖望是宁波鄞县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51岁因病亡故,葬在祖关山,和祖父、父亲“为邻”。

      北宋丞相王安石也在这里痛别爱女。宋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是宁波鄞县的一个七品芝麻官,在任三年左右,对他一生来说非常重要。

      他带着鄞县人治水、治理东钱湖,同时做了许多改革。任鄞县县令后第一年,夫人生下一个可爱的长女。住宅旁有木槿花丛,女儿又生于鄞县,王安石为女儿取名王堇,小名鄞女。第二年六月,鄞女生了一场重病,早早夭折。王安石悲痛欲绝,将女儿安葬在祖关山这里。他写了一首情深意切的“别鄞女”:“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今夜扁舟来决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为什么这么多的宁波先民,喜欢把自己埋在这里?

      海曙区文保所周东旭老师说,在古代,宁波的城市并不大,城市四周最近最高的小山,就是祖关山。

      因可以就近祭祖上坟,地势又高,所以,很多的宁波先民,都把这里当成了“风水宝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