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洛阳发现一座西周晚期贵族墓

  近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结束了对一座西周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并准备对墓葬中一角木椁进行搬迁保护。这是一座怎样的墓葬?出土了哪些文物?考古专家为什么要将木椁搬迁保护呢?12日,记者走进考古现场。
      
  西周贵族墓为墓葬制度研究提供参考

  12日上午,在瀍河回族区的一处建设工地上,记者见到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工作人员张如意,他从9月起就在这工作了。
   
  据张介绍,目前该墓葬整体考古工作基本结束。该墓葬属于一座西周晚期贵族墓。墓室呈长方形,墓室内有棺和椁。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该墓葬出土有随葬车马器,有轭、饕餮纹铜面饰、辖軎、毂、铜鱼饰、漆器、石磬残件等。另外,在发掘过程中发现车轮和车衡木灰痕迹,椁南壁上部有一具狗骨架。
   
  “该墓葬规模大、棺椁保存较好,但在近代曾经被盗过。”张如意遗憾地表示,因为盗掘严重,整个墓室仅有西南角和东南角未扰动,出土有残石磬,马镳、玉片、铜铃、蚌饰等文物,在盗洞填土中还发现有铜管、铜节约、饕餮纹玉坠饰等遗物,椁东南角有人骨架一具,上身骨架被盗扰,仅存腿骨。“因为盗掘严重,墓主人身份不好判断,但其形制、规模以及出土的一些器物,对研究西周时期[注: 西周时期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的墓葬制度还是起到了很大的补充作用。”

  保存完好的木椁十分罕见
         
  “这座西周墓中的木椁保存比较好,能够清晰地看出木材的纹理、厚度。”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胡小宝介绍说,整个椁室东西宽3.8米左右,南北长4.3米左右,高1.8米。在洛阳市出土的西周墓中,这样大型、保存完好的木椁十分罕见。“因此,我们计划将西南角一处木椁实施搬迁保护。”
   
  记者看到,这处木椁部分碳化,与泥土混合在一起,但木材的纹理和厚度依然清晰可辨,整个椁壁从上到下由7块木板拼成,椁板整体稍稍向内倾斜。
   
  “根据现场发掘情况,我们推测这个倾斜是由于埋葬方式所致。”胡小宝介绍说,棺椁埋葬时,棺在内,放置墓主人尸身,椁在外,放置陪葬品和殉葬品,整个棺椁都是密封的,内部不填充泥土,因此,在下葬时,椁外泥土压力导致椁壁出现倾斜。
      
  珍贵木椁将实施搬迁保护

  由于在地底深埋数千年之久,木制的棺椁已经与大地紧紧融合,并且发生碳化、裂缝,如何才能安全地将这一角珍贵的木椁成功移取呢?
   
  “虽然材质不同,但整体搬迁过程与壁画搬迁大同小异。”胡小宝介绍说,首先要对木椁进行加固,加强木椁的强度,防止其在空气、光照等因素影响下风化、损坏;随后使用宣纸、纱布、植物胶等对木椁进行封护,然后进行切割,并量身定制木箱,将木椁装进去,最后在木箱内灌注石膏,封闭木箱,使用吊车将木椁搬离。木椁搬迁回去以后,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将对其实施进一步清理、保护工作,并展开相关研究。
      
  小知识

  椁是什么?这座墓葬的椁有何特殊之处,为什么要对它进行搬迁保护呢?
   
  据介绍,棺椁与棺材不同,棺材是一种统称,亦称寿棺,通常在[注: 常在,清宫女称号,与“答应”同为最低级妃嫔。《清史稿?后妃列传》:“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葬礼中使用,它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是以木制造,亦有以铜、石等制造,古时候为普通人所用。棺椁则是用来象征死者的地位,是给帝王和有身份的人使用的。椁,即是指套在棺外的外棺,也就是棺材外层所套的大棺材。棺椁有若干层,里面的是棺,外面的是椁。(来源:大公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