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历经三次险境:井冈山斗争时期被误传“开除党籍”

本文原载于《世纪桥》,原标题为“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三次不幸遭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井冈山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一生历险无数,仅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至少经历了三次险境,每次都是险象环生,甚至是九死一生,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一、大汾劫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36 年,毛泽东同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分负责干部在陕西合影(资料图)

 

1927年10月初,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宁冈的茅坪“安家”、建立了后方大本营后,沿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活动,以解决部队的给养和扩大政治影响,但刚下山不久,却遭到了一次大的打击。

当部队先游击到酃县的水口时,获悉湖南茶陵县敌军的两个团向水口扑来,毛泽东当即决定将部队两个营的兵力分成两路:一营直插茶陵,待迫敌回撤后,返回茅坪;他亲率团部和三营折入遂川境内,继续开展游击活动。

10月22日,毛泽东率队到达遂川西部的大汾镇时,遭到了遂川县反动武装头目、靖卫团团总萧家壁的突然袭击。萧家壁,人称“萧屠夫”、“萧阎王”,此人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听说工农革命军到了他的地盘,遂扬言要把革命军赶走,如果不走,那就拔刀相见。

是夜,井冈山上,冷风嗖嗖,寒气逼人。工农革命军指战员们刚进入梦乡,萧家壁纠集了三四百团丁突然发动袭击,打了工农革命军一个措手不及。关键时刻,毛泽东当即命令三营向敌人回击,抢占被敌占领的制高点,自己亲率团部绕到敌人后面,欲与三营前后夹击敌人。

战斗越来越激烈,革命军鞍马远征,十分劳累,加之人生地疏,仓促应战,难以抗敌,同时团部与三营因敌阻隔,夹击敌人的计划落空,毛泽东不得不下令撤退,往山沟沟里钻。此战可谓溃不成军,三营也不知去向,后来才得知三营在匆忙中退出战斗,因崇山峻岭,不明方向,向南转到桂东去了,后与朱德、陈毅的部队取得了联系,直到12月离开朱德部,赶回井冈山,归还了建制。

当时部队被打散,毛泽东的身边只有30余人,战士们愁眉苦脸,不免有些泄气。要吃饭时,炊事担子也跑丢了,没有办法,几个战士从老百姓家里找来一点剩饭,没有碗筷,毛泽东和大家用手抓饭吃。饭后,毛泽东毅然站起身来,精神抖擞地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头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 说罢双足并拢,身子笔直,头一个站好。毛泽东的举动感染了战士们,陡然生出战斗的勇气,大家从地上一跃而起,按照连长曾士峨的口令入列。接着,后面的队伍也赶了上来,陆续聚集了不少人马。

大汾劫难,是毛泽东自三湾改编后上山遇到的第一次险况,但他不慌张,沉着应战,即使在大家信心低落的时候,他仍然能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大汾劫难后,毛泽东率领着这支“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革命队伍,踏着茫茫夜色,继续新的征途。

1949年秋天,井冈山获得解放。负责清剿匪徒的解放军正是由当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红三十一团衍变而来,人民解放军发动群众,将萧家壁捉拿归案,终逃脱不了被人民公审、被枪决的命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