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花帽筒赏:时代的艳阳之歌

  山东 田军生 曹 琳

  民国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较为活跃和较有特色的一个时期。它的发展既有晚清的“痕迹”,又有新文化的展现,还有西方文化的渗透,产生了许多有时代背景特色和创新的艺术品。在这一时期的陶瓷彩绘艺术中,刷花瓷绘艺术脱颖而出,成为民国时期具有鲜明的风格和文化特征的新时尚彩绘艺术品之一。刷花把中国文化的气韵和诗情元素糅合为一体,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技法相融合,亮丽而不妖艳,淡雅中显现着高贵,柔美中彰显着灿烂,而刷花帽筒就是这个时代一曲中西合璧的“艳阳之歌”。

  以下是笔者收藏的几款刷花帽筒,在此与藏友共赏。

  “北鹅飞到凤池中”——胡源鑫刷花瓷绘帽筒(图A)

图A-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A
A1-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A2

  胡源鑫,晚清至民国时期景德镇瓷艺名家,他的瓷绘作品不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书法,都精制有加。这只胡源鑫创作于1920年(庚申年)的刷花瓷绘帽筒,是他在刷花领域极少见的作品。

  “北鹅飞到凤池中”是这只帽筒创作的诗题,也是瓷绘艺术表述的题意。画面中,迎着朝阳绽放的牵牛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红的透明,蓝的欲滴,柔美轻盈,婀娜多姿,展露着刷花艺术特有的色彩魅力。在盛开的喇叭花下,飞落“凤池”的两只天鹅一前一后,相依相拥,它们体态优美,举止高贵典雅。盛开的鲜花、青绿色的小草,栩栩如生的天鹅,构成了一幅春满大地的图画。帽筒上的画面色彩艳丽,刷花技艺功力精湛,特别是图中的天鹅刷得工细致极,喇叭花亦透出诱人的生机,一动一静之中展示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众多的刷花作品中,为不多见的艺术雅品。

  这只帽筒的艺术创作,以中国绘画的形式为基调,即诗、书、画、印俱全。特别是“北鹅飞到凤池中”的诗句典故,更显十足的中国元素底蕴。而刷花的技艺,更提升了帽筒艺术欣赏的层次。牵牛花,有着爱情永结的寓意,天鹅成双成对,寓意着忠贞不渝的爱情,两者合二为一便是“恩恩爱爱”,“缠缠绵绵”,即“恩爱缠绵,相伴一身”。一幅极佳的创意创作,成就了一幅优秀的作品

  “好花迷蝶蝶迷花” —— 马庆云刷花瓷绘帽筒(图B) 

图B-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B

  马庆云,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瓷艺大家,特别在浅绛彩瓷绘和粉彩瓷绘创作上有极佳的作品传世,但刷花作品极为少见。这只刷花帽筒作品,让我们见到了他多才多艺的另一面。马庆云创作于1923年秋的这只刷花帽筒,以一首“好花迷蝶蝶恋花”的诗题,叹颂着精妙的创作神趣,吟唱着时代最美的乐章。创作了一幅题材寓意深远、文化内涵丰富的作品。

  花是天地灵秀之瑞物,美的化身。蝶是神幻、轻盈、美艳、斑斓、华贵的象形,有着“化月之神”的美称。帽筒画面中的海棠花,以刷花的表述技巧,展现着它摇曳秀韵的身躯和千娇百媚的神态,拂媚着盛开花朵的婀娜的舞姿。一只蝶姿悠悠的美艳蝴蝶,展开美丽的双翅,由上而下含情默默的飞向尤如晓天明霞的海棠花,“好花迷蝶蝶迷花”的诗意在马庆云手中演绎得如此含蓄和精彩。画面中一动一静的“花蝶” 神形毕肖,严谨而疏朗的构图,艳丽而雅致的色彩,表现着马庆云刷花技艺的高雅风姿。

  “葡萄美酒夜光杯” ——刷花葡萄松鼠图帽筒 (图C) 

图C-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C

  一句豪放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拉开了创作这只刷花帽筒的帷幕。帽筒画面上,葡萄藤蔓曲折遒劲,枝叶紧凑有致,紫红色的葡萄衬映着茂盛的绿色枝叶,让一串串硕果垂挂的葡萄更显色彩艳丽,玲珑剔透。构成了一幅清雅别致的画面。藤上一只肥壮的松鼠,竖耳鼓眼,机敏灵巧,活泼有趣,栩栩如生,灵态尽现。它似乎欲去叼取葡萄,在盛密的葡萄中享受这琳琅满目的美艳“大歺”,好一派天真意趣的欢快场景,一动一静之中表现着精妙的刷花技法和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松树葡萄图画面活泼自然、平淡天真。作者用夸张的刷花技法,将葡萄藤叶表现得层层叠叠,在繁密中展现宽大舒展。画面用色湿润,浓淡相间,不论是棕色的松鼠还是绿色的叶枝,与垂涎的葡萄相呼应,增添了和谐典雅的风貌。充满了点、线、面巧妙结合而产生的韵律感。松树葡萄图是中国传统艺术题材,它寓意着多子多富,早生贵子,因而在民间成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这只帽筒刷花技艺精湛,整体构图恬淡优美,由于诗、书、画的融入,加重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刷出了恬静,也刷出了一片生机。

  “虚心是吾师”——徐茂和刷花瓷绘帽筒(图D)

图D-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D

  “虚心是吾师”见于唐代白居易《池上竹下作》中的一句“竹解心虚即我师”,作者以此为题在帽筒上创作了一幅刷花“竹雀图”作品。帽筒刷花画面上,挺拔俊秀的竹子青翠欲滴,生机盎然,竹枝错落有致,潇洒之极。盛开的喇叭花伸展着曼长的藤萝缠绕在竹上,迎风摇曳出无限的风情。她洁静、素雅,静静地散发着勃勃生机,默默地绽放着自己的五颜色彩。一只栩栩如生的竹雀,站立在竹竿之上,眉目传情,活灵活现,一动一静蕴含着浓郁的艺术表现力。别致清雅的画面,妙趣横生。画面描绘形象真切准确,生动自然,刷花技艺精湛,设色亮丽温润,浓淡变化丰富自由。布局饱满大方又清疏合度,创造了一种幽美而富于生趣的气氛,展示着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致。

  这只由徐茂和创作于民国中期的刷花帽筒,托物言志,抓住了竹与喇叭花的特点,展示着人们美好的心灵,“虚心有节,爱情永结”。作品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不凡的技艺反映着刷技的精妙,让作品生活气息浓郁,韵味无穷。是一件帽筒艺术品中的高雅之作。

  “耄耋延年” ——程新国刷花瓷绘帽筒(图E)

图E-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E

  这只程新国创作于1914(甲寅)年冬的“耄耋延年”刷花帽筒,艺术表述精妙,从上而下缓缓飘落的藤蔓,演绎着绿与紫的“乐章”。摇曳的紫藤下,一只黑白花色的老猫,自由自在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时光,逍遥之中,以一个难度极高的姿式舔闻着自己粗壮的尾巴,由此,一幅“耄耋延年”的刷花作品以借寓的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

  这只帽筒刷花色彩清新淡雅,老猫造型准确,比例恰当,神态栩栩如生,别有一番情趣,垂挂的紫藤与老猫勾画得恰到好处。做到了大处着眼,舍弃局部,追求神似。作品刷花技艺精湛,创作题材文化底蕴深厚,寓意境界表述完美。整体画面诗、书、画、印相融,画面洒脱之中透出工丽之味,颇见作者之功力。是刷花早期作品中的佳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