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林氏畏庐刻本《巴黎茶花女遗事》上拍

日本汉学家波多野太郎旧藏,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林氏畏庐刻本《巴黎茶花女遗事》将亮相西泠秋拍。据西泠拍卖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原刻初印本当时仅有100部,是第一部中国人翻译的西洋小说。在28日举行的西泠印社[微博]2012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中,这部一百多年前由王寿昌口述、林纾笔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将登上拍场,估价48万元。
据悉,本届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将于12月28日至31日在杭州举槌,16日至17日在上海巡展,26日至27日在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厅预展,今年西泠秋拍的主题为“收藏情感记忆”。
一百多年前,在中国福州的一艘小船上,文学家林纾的好友王寿昌带来了小仲马的法文原本《茶花女》。夜色中,精通外文的王寿昌手捧法文版《茶花女》,一边浏览,一边口述。林纾则耳受手追,下笔如飞,每到缠绵凄恻之处,掷笔而哭。不懂外文的林纾“以华人之典料,写欧人之性情”。就这样,第一部中国人翻译的西洋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以如此独特的方式诞生了。
此书既出,风靡一时,这令林、王二人始料未及。当时,在原刻本刊行仅仅几个月后,上海便出现了以“素影书屋”名义托印的铅排本。陈衍在《林纾传》中也称此书为“中国人见所未见,不胫走万本”。时人评价其“以华人之典料,写欧人之性情,曲曲以赴,煞费匠心。好语穿珠,哀感顽艳”,可称‘西方的《红楼梦》’”。在此书畅行之前,小说一直被中国文人视为“小道”,不受重视,更何况是西方小说。因此书成之后,二人都未署真名,而以冷红生、晓斋主人代之。可以说,自《巴黎茶花女遗事》之后,中国才开始了翻译世界文学作品的风气。
2012西泠秋拍中,这部1899年林氏畏庐刻本《巴黎茶花女遗事》将呈现在世人眼前,为原刻初印本,封面白纸书签,扉页浅绿色色纸,上有林纾手书“巴黎茶花女遗事,冷红生自署”,卷末刻有“福州吴玉田镌字”,为日本汉学家波多野太郎旧藏,内有“相州波多野氏望湖楼故书記”藏印。据称当时林氏畏庐原刻初印本仅印100部,书版由福州名手吴玉田雕刻,只是分送给林、王、魏三家的亲友之间传阅,流传甚稀,可谓“一时纸贵洛阳,风行海内”。目前,国家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分别藏有一部,但福建馆藏本的封面书签和扉页都散失了。像这样保持完整的原刻初印本,存世量极少。
(深圳商报[微博]记者 胡云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