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档案总成交额达6709万元

  记者 邱家和

  只有在北京匡时的预展现场,才能真切感受“梁氏档案”的热度:不仅有独立展厅全数呈现所有拍品,还有话剧表演,让现场的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百年前梁启超的情怀。在记者截稿前,北京匡时为“梁氏档案”特设的“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专场拍卖刚刚落下帷幕,经过众多买家的激烈竞投,该专场的146件拍品获得6709万元总成交额、100%成交率的佳绩,其中,梁启超手稿“袁世凯之解剖”以713万元的成交价拔得全场头筹。

  “档案热”持续燃烧

  此前,在北京第一轮秋拍中,梁思成与林徽因1930年代在学社期间考察传统建筑所拍摄的老照片,以400多万元的成交价创造老照片拍卖纪录。此番北京第二轮秋拍,仍不乏类似的案例。如在北京保利秋拍的古代书画夜场上,钱泳《记事珠》墨迹本以1550万元落槌。这本清嘉庆年间墨迹本《记事珠》,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傅熹年先生鉴定,另经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教授、著名文献学家郑伟章先生、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浮生六记》研究专家蔡根祥教授等学者鉴定,为清代学者、书法家钱泳的手稿,是其手抄沈复《浮生六记》中第五记《中山记历》(即《海国记》)的《册封琉球国纪略》初稿的部分内容。

  这部手抄本的价值,不仅因其出自著名书法家之手,也是古典文学名著《浮生六记》的佚文,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中国拥有钓鱼台(即钓鱼岛)主权的铁证。比日本宣称所谓的“古贺辰四郎1884 年发现该岛”的时间早了76 年。可见,钓鱼岛早在200 多年前即归属中国。

  市场整体保持冷静

  在新兴市场常见点金术现象,中国也概莫能外:比如档案热或会使同类拍品价格提升,引发跟风潮。不过,尽管今年秋拍确实有多家拍卖公司努力挖掘书札手稿拍品的案例,但调整中的市场却保持了冷静理性。如与钱泳《记事珠》墨迹本同时在北京保利古代书画夜场拍卖的湖州“皕宋楼”陆氏藏明清名人信札,就因各种原因流拍。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书札价值不菲:一、出自名家收藏:“皕宋楼”为清代藏书名家陆心源所建,因珍藏宋版书两百部及元刻善本、名人手钞手校稿而闻名海内,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聊城杨氏“海源阁”并称为近代海内四大藏书处。这些书札为陆心源、陆学源、陆培之所收藏,集陆氏一门两代人的心血。二、出自名家之手,信函的作者大多为一时俊彦,所涉内容折射出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如其中曾国藩对于文化教育的高度关怀是相关史籍资料中所仅见的;三、史料价值极高,如其中有晚清金石名家杨岘的丛札面世,其中详细论述金石学,难能可贵。

  为什么这批书札会流拍?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许北京匡时处理梁氏档案的方法可资参考。同样是以书札为主,两相比较,梁氏档案经过了更细致的梳理,书札中所涉及的家事、国事与天下事,都一一列出;与梁氏兄弟书信往还的人,也考证得更清楚。尤其是不像“皕宋楼”书札采用整体拍卖,估价高达400万到600万元,梁氏档案不仅每一件拍品都标明价格,而且以8万元到12万元与30万元两个分界线,把拍品分成3个等级。可见,北京匡时上拍这些珍贵史料时并未局限于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也运用丰富的市场经验,准确地把握了其市场价值。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