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致癌说没有科学依据
本报记者 申杜
2012年11月15日,腾讯健康频道出了一篇题为《珠光宝气反致癌 别被正能量忽悠了》的报道,其中一段提出翡翠致癌说,此文的一些段落被微博和各大论坛广泛传播并转载,引发了一些消费者和业内人士的疑惑和不安。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王春云博士,他直言,翡翠致癌的言论没有科学依据。
致癌说看似“头头是道”
腾讯健康频道《珠光宝气反致癌 别被正能量忽悠了》一文中,最让消费者恐慌的段落如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申文江警告大家:翡翠中含有一定量的三氧化二铬,长期佩戴翡翠饰品,有致癌的危险,特别是肺癌和皮肤癌。这是因为铬及其化合物主要侵害皮肤和呼吸道,出现皮肤黏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如皮炎、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等。可损害人体皮肤及呼吸道,形成很深的溃疡性铬疮。更长远的危害体现在肝损害和肾损害上,绝对是无法估量的。”
而17日《扬子晚报》也出了一篇名为《“玉养人”没根据,它反倒能致癌?》报道,里面提到“翡翠绿色部分含有的铬,又称“铬绿”。用于生产颜料,制作陶瓷、耐火砖等,有机合成中作催化剂。由于是重金属、因此三价铬会破坏蛋白质,对人体有害。”
可以肯定的是,倘若翡翠真致癌,那么必将给翡翠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所以此报道被行业人士所关注。初看致癌说,不少消费者和业内人士确实感到迷惑,既有专家的解释,又有记者的了解,说起来头头是道,事实果真如此?科学发展如此多年,倘若翡翠真的致癌,为何现在才发现且在媒体公开?古人在佩戴翡翠的时候,虽然未必有现代的科学技术,但是难道凭经验就发现不了一丁点问题?一系列疑问充斥在读者心中。
翡翠致癌没有科学依据
作为行业内知名权威的玉石专家,王春云肯定地告诉记者,申医师的翡翠含铬致癌言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翡翠里面绝不存在三氧化二铬。
首先,翡翠绿色确实是因为翡翠确实含铬元素。但是此铬不同于三氧化二铬中的铬离子,而是铬原子。给翡翠带来喜人绿色的铬原子,取代钠铝辉石晶格中的铝原子,导致八面体晶体场(或称配位场)发生畸变,形成了翡翠的诱人绿色。但翡翠中的铬原子虽然参与钠铝辉石的晶格构造,却不是可以自由游离的铬离子,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次,可以自由游离的铬离子属于重金属,对人体有害,会导致人体患上癌症,但翡翠中并不含铬离子,只有结合进矿物晶格的铬原子,而其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王春云激动地告诉记者,游离态的铬离子与共价键合的铬原子都区分不了,将二种不同结合态的铬的存在形式混淆起来,得出翡翠含铬致癌的结论,是一种可怕的科盲和无知,对社会造成的恐慌,是不言而喻的,必须予以纠正。
王春云还举例,其实从常识角度也可以判断出含铬致癌结论的荒谬,如果矿物含铬即会致癌,鉴于红宝石醉人的红色也是来自铬原子的致色,那么在这个逻辑下,也能得出红宝石也会致癌的结论,彻底颠覆千百年来人们以红宝石为宝石之王的观点,显然是不可能的。
B货、C货翡翠也无毒
王春云还告诉记者,除了翡翠致癌论,翡翠放射性问题,翡翠养人、颜色扩散问题,翡翠B货、C货对人体健康影响等问题,也在这两个报道中有所涉及,给读者造成了误解。
尤其是人们对B货、C货翡翠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王春云回忆,B货、C货翡翠的概念,是在大约20世纪80年代,由香港个别翡翠学者和翡翠商人提出,90年代北京一些翡翠学者和珠宝商跟进这种说法,天真地以为B货、C货也是翡翠,美丽,便宜,可以满足一些人的美观、装饰要求,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还出现了“A货翡翠送老婆,B货、C货翡翠送情人”的说法。
现在,有一些专家和媒体指出B货、C货翡翠有毒,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避免中毒,是最近几年随着翡翠市场升温而出现的新误识。王春云告诉记者,科学的认识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从价值上来讲,B货、C货翡翠是人工改造的,可以批量生产,不具有稀缺性,所以不具有收藏价值;B货、C货翡翠便宜,漂亮可以混同于天然翡翠,能满足一些低消费人群的审美需求和虚荣心理,所以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当然,正规出售的货品必须名副其实,清晰标出“B货、C货翡翠”品名,否则属于欺骗、误导的违法经营,工商当局是有权查处和罚没的。
其次从安全上来讲,B货、C货翡翠制作过程是强酸腐蚀、树脂浸泡和染色处理,还有后期的机械加工(包括切割、琢磨和抛光)。所有这些加工处理过程,都涉及强酸、树脂和燃料,这些材料对于制作技师来说,显然都是有毒、有害的。
但是进入流通环节在市场上销售的B货、C货翡翠成品,表面基本都是固化的树脂类,已经没有了强酸的残留,而固化的树脂类与塑料无异,并不含有害元素,也不含有害成分,所以对人体并无害处。一些学人和媒体认为B货、C货翡翠有害的说法,目前来看并无科学根据。当然,虽然 B货、C货翡翠对人体无害,但表面与塑料无二的固化树脂对人体也并无益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