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写书法:信手成书是种雅兴和雅事
斯舜威
【回音】
莫言获得诺奖前,已多次在媒体上看到莫言的书法,觉得他的书法在作家队伍中属于上乘水平。这次他获奖后,书法界的聚光灯也照到了他身上,报纸上连续看到关于他书法的评论,可谓毁誉参半,赞不绝口的有张瑞田和泉城子,张瑞田认为莫言“于书法,他是一位热情的欣赏者,也是一位勤奋的创作者”。泉城子则觉得莫言“虽无意于佳,实际控制线条的质量不在一般书家之下,字形随意屈伸变化,较有拙稚趣味,不为大众所欣赏,很有一股洒脱的文人气派”。与此持截然相反意见的有谢春彦,他的文章题目就叫《莫言,莫言,莫乱书》,具体指出莫言两幅赠人的书法,一幅“‘无心插柳’之‘柳’字,已类生造,‘倾城’的草书‘城’字的大不规范”;一幅“‘醉后喜中美人计,闲时爱读线装书’下联平仄俱善,惟上联则如醉汉上马,皆颠倒不堪甚甚了”。王南溟也随之发表《也谈莫言“莫乱书”》,直言“莫言虽然是在用毛笔模仿书法的样子在写,但没有最基本的书法用笔法”。在阐述了一番书法理论后断言:“莫言的书法不属于上述书法理论中的书法,书法是一门为莫言所不了解的专业。”
面对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我不想简单地“选边站”,因为离开了当今中国文学界、文化界和书坛大背景来就事论事评价莫言的书法,难免会有摸象之偏。当今的作家和民国时期的作家已不可同日而语,书法水平普遍下降,全国成名作家中,兼擅书法者寥寥。当今的书法家整体水平,传统学养更是每况愈下,无法与民国时、“文革”前的书法前辈相比。就说写古典诗词,书法家里有多少人真正懂得诗词格律?有多少人能够按照平水韵写诗填词?从公开发表的书家诗词来看,出律的比例很高。何况,平仄问题,即使行家,有时也会无意中出错。饶宗颐先生有一幅写给吴冠中先生的对联:“道出古人辙,心与静者论”。看了后发觉下联“与”失对了,颇奇怪。一查,才知道上联集孟郊诗,下联集张继诗,原诗是“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猜想饶先生凭记忆书写,将第一句的“与”用到第二句上,出现了失误。但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就此认为老先生不懂格律,或连抄诗也出错。如果说书法家在诗词创作上属于弱项,情有可原,那么,在书法技法上应该是拿手好戏了吧?也未必,如果按照“书法理论”来分析,就连属于风云人物的书法名家,也可挑出一大堆破绽来。前些日子有报纸对一位书法名家的落款提出质疑,认为他写自己的名字不合汉字规范,也容易让人认作他字。我并不是说莫言获得了诺奖就样样都精通,一好百好,也不是说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就不能批评,而是觉得作为书法界人士,不能用“书法技法”、“书法理论”来苛求别人,须知技法无边、理论无涯,书法专业中人况且存在种种不足,以此来衡量一位作家书法就有点过了。
实际上,莫言并没有以书家自居,他兴之所至作一些对联、打油诗,信手写成书法送给朋友,是一种雅兴和雅事。有人在乎他的名头,争相买他的字也是情理中的事。莫言肯定也明白一个道理,中国人会用诺奖标准之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准来衡量一个文人,特别是有名文人。好在诗词平仄和书法技法毕竟属于雕虫小技,下一点功夫,要弥补并不太难。至少,比获得诺奖要容易得多,一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