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望江县境內发现的太平天国文物

春纳秋纳执照-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春纳秋纳执照 地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地契 太平良民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太平良民牌

  文/安徽  宋康年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献与文物。而文物更是研究历史较为最真实最可信最难得的珍贵资料。近年来,安徽望江县境内连续发现地契,良民牌,钱帀,凭信执照等太平天国历史文物,这些发现,对认识和了解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发现的时间与文物

  这些太平天国历史文物的连续发现,都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最早一次是在1981年5月间原毛安公社(现属高士镇)供销社废品收购门市部在收购废旧书报时偶然发现两张太平天国地契:一张为太平天国甲寅四年(即公元1854年)六月二十六日质地皮纸,横式宽55.5厘米长45厘米上面盖有“太平天国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监军” 长方形朱红大印印宽6.5厘米长13.4厘米印文为仿宋体字另-张为太平天国丁已七年(即公元1857年)三月二十日质地皮纸,竖式长34厘米,宽13厘米上面盖有“太平天国安徽省总制” 长方形朱红大印印宽6.8厘末长43.4厘米印文为仿宋体字(如图)这两张地契均係当时农民出卖土地的契约(如图)

  笫二次是1983年春开展全县文物晋查工作时,在原太慈乡(现为太慈缜)胜利村一农民家发现的-张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即公元1853年)十月十二日(注:因过去对丑字忌讳,故将癸丒的“丑”字攺为“好’字)良民牌,质地皮纸,长47厘米,宽41厘米,上面盖有“太平天国殿右拾贰检点” 长方形朱红大印,写的内容为” 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小北门太慈乡距城三+里,太平天国中军前乂营乂营右二批奏捷伍卒徐怀交” 另写有其全家人的姓名年龄排行等以及全家人口总数等,即如同当今的户口本(如图)

  第三次是1985年文物普查工作时,在农村农民手中征集到三枚太平天国时期所铸行的钱帀,其中两枚为‘太平天国圣宝“钱帀,其形制币文,基本相似,只是钱币旳大小,轻重不一,一枚面文为“太平天国” 四字,直读。背文“圣宝” 二字,直读,宋体字。钱径5.4厘米,穿径0.65厘米,厚0. 25厘米,郭宽肉深,-枚面文为“太平天国” 四字,直读,背文“圣宝” 二字,直读,楷体字。钱径6.4厘米,穿径0.54厘米,厚0.23厘米. 。 另一枚面文为“天国” 二字,直读,背文“圣宝” 二字,直读,楷体字。钱径3.7厘,穿径0.54厘米,厚0.25厘米,制作精细,古朴典雅,为当时太平天国所铸行的钱币。(如图)

  笫四次是2007年秋,由-位文物贩子在县农村发现并收购而来的太平天国“带征执照”“ 漕米执照”“ 春纳执照”“ 秋衲执照”  :以及“辎重凭信“等五件文物,(如图)后出售给安庆市的一位收藏家,幸得保存下来,它们的质地均系皮纸:稍微发黄,“执照” 均为竖式长25.5厘米,宽13厘米,呈长方形,单线框,其中“春纳执照“”秋衲执照”框内文字内容,均糸太平天国乙荣年(荣即卯字意,1755年),分别为“--------望江县菩提乡口里口营两司马统下粮户(沈先俊_)-----应纳太平天国乙荣年分地丁銀(九分七厘) 春完” 说明当时政府根据人囗和田亩分春秋两季向农民征収农业稅的收据凭证,上面各加盖有” 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监军“长方形朱红大印。“带征执照”“ 漕米执照” 均係太平天国丁巳七年(1857年) 发放的。“带征执照” :框内文字内容为” 中军-----营军帅管下(土永) 乡(一) 里两司马统下粮户(王明喜)--------

  应带完太平天国丙辰六年份未完秋纳银(壹钱肆分七厘)------

  此照“。“漕米执照” 框内文字内容为“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乂营乂乡乂里営两司马统下粮户(王明心)-------应纳太平天国丁巳七年分漕米(弍斗弍升九)------此照” 。

  第五次是2009年春在县农村一农民家发现并征集而来的“ 太平天国辎重凭信”,质地皮纸,稍微发黄,竖式,为长方形单线框,长36厘米,宽24厘米,方框內分上中下三格栏,上栏分别有竖行“枪械武备”,“粮米草”,“马匹车载” ,“军服品饰”,“军中杂项”等项苜,中有横排“数额”两字,下有横排“雒旗兵旅编制”及“签书画押”等字,为“太平天国北路军辎重千人队”等字样,相当当今军队中后勤物资供应站发放军用品的单据。(如图)

  文物的历史时代背景

  一、地契与执照;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南京)后,曾企图建立一个人间的理想“天国” 。1853年冬颁布改造社会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具体內容是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把全部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广大农民,以实现“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饭同吃,天下无处不均匀,人人饱暖” 的理想社会,在当时这是太平天国及其杰出领袖洪秀全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的结晶,它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反地主阶级的革命热情这一点应予肯定。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毛主席说过:“我们帮助农民平分土地的要求,是为便于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并非提倡绝对平均主义,谁要是提倡绝对平均主义,那就是错误的”。 因此,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行,既违反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又超越了农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加上当时战争环境关系,实行这种土地纲领,更是很困难的。据说;石达开奉天王之命,来到安庆一帯安民,日睹当时田亩制度对生产力的束缚,极力主张修改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政策,他与杨秀清,韦昌辉等人联名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稞,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稂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喻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洪秀全同意,因此这两张地契及几张执照都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二、良民牌: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京定都,这一巨大胜利,极大地震撼清朝统冶,清政府便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军队,组织地方团练,企图进攻太平军,与此同时,英,法侵略者对我国发动新的侵略战争,在这严竣形势下,太平天国领袖们不得不紧张地进行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主张地方政权,应以军事组织体系建立,一方面在行政机构上分中央,省,郡,县。省郡县为三级地方政权,另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里规定:仿行太平军的组织体系,把农民编制起来,设立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官,城乡基层每二十五家为一两,设两司马一人,总管二十五户的生产,行政,分配,司法,教育以及军事训练等。通过发放“良民牌” 旳形式,体现“军政合一” 的特征,做到全民皆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种寓兵于农,以备战事的做法,在当时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 、钱帀:太平天国在取得政权后,深知铸行钱币,把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已手里,`就必须在铸造钱帀上把好关,要求管理从严,质量从严,不准粗制滥造,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安定人心,取信于民。因此,太平天国钱币,在当时是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而且对巩固革命政权起到积极作用。除此,太平天国铸行钱币的原因:一是出于政治需要,洪秀全在《资政新编》里说:“治国必先立政,而立政必先有其资。”这就是说钱帀铸行与国家政权巩固息息相关的,没有自己的货帀经济,政权是难以巩固的。二是出于军事需要,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军费大增,为应付开支,亦必需铸行钱帀。三是出于经济需要,针对当时清王朝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社会经济紊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状况。太平天国为搞活市埸经济,稳定帀值,繁荣经济,太平天国才决定铸行钱帀。

  这些文物为何在望江县内频频出现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会有一定原因的,这些太平天国文物在望江县的发现,当然也不例外。笔者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当翼王石达开奉天王之命,来到安庆(望江县属安庆府辖地),他亲眼看到当时《天朝田亩制度》在当地实施过桯中,对生产力的束缚以及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情况后,他便在安庆“易制” 及时颁布《训喻》实施安民政亊,并与杨秀清,韦昌辉等奏请天王同意“照旧交粮纳税”。

  二是因安庆(包括望江)较早曾为太平天国开辟的根据地,同时又是最好的储粮之域,太平军在此盘踞时间较长,自然留下来的文物甚多。

  三据《望江县志》记载:“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太平军30余万人,从武昌沿江东下,经望江,一度占领望江,设防驻守,咸丰五年(1855年)一月,石达开率水陸大军,又经望江,袭击鄱阳湖清军。二丹,李秀成,,秦日纲率西征军经望江西上,再克武昌。一直至同治元年(1862年)安庆,望江等地,相继被清军占领。”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太平军在望江县占据的时间,连续约有八九年之久,自然会实施一些政策措施,这也与史载石达开在安庆“易制” 的时间是相吻合的。所以说在望江县境内频频发现如此众多的太平天国文物,应是合情合理的。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