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保护技术转入中国古遗址实用阶段

  中新社兰州11月7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甘肃省科技厅7日披露,3年前依托敦煌研究院设立的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日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组专家验收。下一步,将由“科技研发”阶段过渡至创造“生产力”的阶段。

  近10年来,敦煌研究院先后通过和美国盖蒂保护所、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日本大阪大学等国际知名保护机构的合作,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中国的古代壁画科学保护程序和方法,保护和抢救了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和一大批珍贵文物。

  作为敦煌莫高窟艺术保护和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与这些国际知名保护机构合作,形成了包括起甲壁画修复技术、酥碱壁画修复技术、空鼓壁画修复技术、壁画脱盐技术等在内的古代壁画成套保护修复技术和工艺,全面提升了中国古代壁画保护水平。

  由于其自身脆弱性,以及千百年来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艺术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经敦煌研究院几代人努力,莫高窟不仅自身文物安全得到坚实保障,并逐渐开始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服务。

  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郑华平介绍,这些保护技术在丝绸之路沿线石窟,以及西藏、青海、山西、河北、内蒙等地的古代壁画保护中,保护和抢救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同时,还研发了包括支顶加固技术、表面防风化技术、锚固技术、灌浆技术在内的土遗址保护加固成套技术,成功应用于敦煌莫高窟、榆林窟、柏孜克里克石窟、尕哈石窟、长城等50余处遗址的保护和抢险加固。

  郑华平说,通过联合研发,敦煌研究院还率先开始了文物数字技术的研发与探索,形成了包括数字化采集、智能拼接、存储与展示的成套文物数字化装备与技术,并制订了相关的数字化技术规程,正在进行或完成莫高窟、榆林窟、西藏夏鲁寺、山东岱庙、河北毗卢寺等多处石窟寺精美壁画的数字工作,使得这些珍贵脆弱的壁画艺术永久保存成为可能。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7日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首个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工程中心,经过与海外多年合作,多年积累的一些关于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方面的“科研成果”将变成中国古代壁画和遗址保护真正的“实用技术”。(完)

  (原标题:莫高窟保护技术转入中国古遗址“实用”阶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