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朝圣之旅

  巧克力总是容易和爱情、温暖、舒适等词语联系起来。事实上,没有哪个女人不爱吃巧克力的,如果进行一次以巧克力为主题的旅途,你想她该会有多兴奋呢?下面不妨看看我们推荐的这7个最值得你去的巧克力圣地,在这里除了美景,更能品尝到今生难忘的巧克力滋味。

  第一站:巧克力自助餐

巧克力自助餐-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巧克力自助餐

  地点:加拿大温哥华

  时间:每周四、五和六晚,巧克力无限服用

  就在一个充满欧洲风格的Sutton Place Hotel酒店里,这家名为Fleuri Restaurant的餐厅为所有的巧克力爱好者无私提供了各种以巧克力为原料的自助餐,比如家庭自制蛋糕、糕点和馅饼,还有很多合口味的巧克力小点心,都是由优异质量的Schokinag牌巧克力做成的。同时你还会注意到,即便鸡尾酒和各式饮料也是巧克力主题系列的。

  第二站:木兰面包店

木兰面包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木兰面包店

  地点:美国纽约市

  这家舒适的20世纪50年代风格的小面包店,因为一部电视剧《欲望都市》而一炮而红,引发了一场抢夺蛋糕的热潮。当然,这家店除了著名的如丝绒般滑腻的巧克力纸杯蛋糕外,还有一种呈现出彩虹般色彩的纸杯蛋糕,也非常美妙,再加上香蕉布丁和樱桃奶酪蛋糕以及布朗尼,足够这家店在纽约站稳脚跟了。所有的蛋糕原料都进口自德国,尤其是德国巧克力。

  第三站:Max Brenner

Max Brenner-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Max Brenner

  地点:841 Broadway and 141 Second Avenue,美国纽约

  这家店的招牌是热可可,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供应热可可的杯子——它是靠你手上的温度来加热的,很高科技吧!这家位于百老汇的商店和餐厅供应的是种种令你叹为观止的巧克力系列产品,比如松露巧克力马提尼酒,还有巧克力火锅,以及杨氏巧克力馅饼。

  第四站:玛雅巧克力

玛雅巧克力-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玛雅巧克力

  地点:墨西哥塔巴斯科州

  这里是巧克力最可能的发源地,要知道,巧克力这个字本身就可能来自于玛雅语:xocoatl,说实话,这种口味也像极了玛雅风格:厚实,泡沫状,酸甜苦辣,再加一点辣椒调味——想想是什么味道吧。西班牙殖民者又在这种口味的巧克力里加入了苦涩的糖、肉桂、杏仁,然后再用牛奶冲泡。你可以都试试。同时,别忘了,在塔巴斯科州的Comalcalco,有一个的可可豆博物馆和可可庄园,很值得一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杯酒人生(微博)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五站:巧克力沙河蛋糕(Sachertorte)

巧克力沙河蛋糕(Sachertorte)-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巧克力沙河蛋糕(Sachertorte)

  地点:奥地利维也纳

  拿着一块巧克力海绵蛋糕,在上面均匀地抹上一层杏子酱,再用黑巧克力在上面浇上一层糖衣,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沙河蛋糕。1832年,一位名叫弗朗茨·扎赫尔的厨师为了讨好他的主人梅特涅王子而研发出一种甜美无比的巧克力蛋糕,后来却到皇室的喜爱。在当时贵族经常出入的沙河饭店Sacher Hotel也以沙河蛋糕为招牌点心。然而它的独家秘方究竟是什么,至今仍是一场争议不休的甜点官司,一家糕饼铺Demel号称以重金买到沙河家族成员所提供的原版食谱,沙河饭店则坚持只有他们的蛋糕才是尊重创始者的传统口味。尽管官司未解,但是沙河蛋糕独特的巧克力馅与杏桃的美味组合却早已传遍全世界,被数以万计的点心主厨不断繁衍创作,成为代表奥地利的国宝级点心。记得一定要配着不加糖的奶油咖啡喝,或者香槟也可以。

  第六站:热巧克力

热巧克力-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巧克力

  地点:意大利都灵

  你知道意大利的巧克力之都是哪里吗?我告诉你,就是都灵,所以你必须要在这个城市的秋天,啜吸一口暖暖的热可可,没有什么比这更舒服的事儿了。都灵最招牌的饮料叫浓层巧克力,口味偏苦,非常浓郁,再在上面堆上一层厚厚的奶油,装进透明的玻璃杯里,你会看到非常好看的层次,尝一口,味道更是棒极了。当然,别忘了配上giandujotto——这是当地一种榛子巧克力糖,味道很可口。最好在每年的2月去都灵,因为你会赶上这里的巧克力节,品尝各种用巧克力制成的美味。

  第七站:巧克力酒店

巧克力酒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巧克力酒店

  地点:英国伯恩茅斯

  如你所愿,在这里的每一口呼吸、每一口食物、每一分钟的睡眠,都是巧克力主题的。除了在这家别致的酒店栖息,你还可以参加巧克力制作班以及巧克力品尝体验。这家酒店位于美丽的西区悬崖,离海边和市中心都很近,可以沿着海滩一直步行前往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杯酒人生(微博)

上一页12下一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