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座首拍赏析:徐悲鸿 《喜鹊登梅》

徐悲鸿 《喜鹊登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悲鸿 《喜鹊登梅》

  徐悲鸿和他的作品一样,都是色彩饱满而热烈的,这让更多的欣赏者去品味他的创作,看去总是淡淡的,轻轻的,但是忽然在某一个街角,山回路转,奇峰突起,带给观者充实饱满的精神冲击和回味悠长的品读思考。喜鹊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之一,徐悲鸿多次以喜鹊图赠友,暗含“喜上眉梢”、“捷报频传”等美好心愿。此幅中的两只喜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梅花树干,浓淡晕写,辅以线条,颇有气势;梅的枝条,刚劲流畅,树静枝拂,鹊跃纸面,喜鹊与所栖树枝浓淡墨色的节奏变化甚妙。

  徐悲鸿《喜鹊登梅》寓意着画家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期盼,寄托着对友人衷心的祝福。此作以简单凝练的花鸟构图,水墨浓淡勾勒遒劲枝干,转折之间尽显其深厚笔力。作品疏密有致,气韵灵动,一花一鸟透染盎然生机。款识中“槐准”为韩槐准(1892-1970),广东人,1915年南来新加坡,是星马著名的陶瓷专家,植物学家及历史学家。韩氏曾在汤申路购置两亩半园地种植红毛丹,当红毛丹成熟时,当时的文人雅士都被邀请至其“愚趣园”品尝不同种的红毛丹和欣赏他所搜集的陶瓷器。他和徐悲鸿是挚友。1941年,徐悲鸿因突发的太平洋战争而“逃离”新加坡时,将收藏的百馀箱古代书画、近代名家书画、文玩、陶瓷、古籍善本以及数十年的创作作品托付给在新加坡的好友存放,其中就包括了韩槐准的红毛丹园和黄曼士的“百扇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