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六横老人胡景满的收藏故事
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
从外表看,很难相信这位皮肤黝黑、留着一圈小胡须的老人会是一位“骨灰级”的收藏家。60多平方米的店铺里,屏风、桌椅、坛坛罐罐,全都是他多年累积下来的藏品。 30多年来,他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他所钟爱的收藏上。
胡景满说: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生动的故事。
古代钱币,诉说着双屿海上贸易的繁华
“上世纪80年代,六横人从海底挖贝壳烧制石灰,从海底捞上来不少古钱币。那时候人们还意识不到古钱币的重要性,往往都随手扔给小孩子玩。”胡景满回忆,时年不到20岁的他,对古钱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并订阅了收藏杂志,探究古钱币背后的故事。
胡景满说,他收藏的钱币,大多都是从海底挖掘而来的。横跨了南北宋到元、明、清等多个时期。说明六横附近的海域,自宋代开始就是繁华的海上贸易之路。“特别是近期关于双屿港的考证,证明双屿港位于现在的六横海域一带,这些古钱币,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当时海上贸易的繁华程度。 ”
百年龙裤,反映着六横的民间民俗
胡景满还收藏了不少旧时常用的生活用品,不少东西就连五六十岁的人也没见过。胡景满捧出一条精工制作的龙裤,上面绣着图案,这也是胡景满最为得意的一件收藏。“龙裤是从一位老婆婆手中收购来的,当时花了150元钱。 ”胡景满笑着说,这是老婆婆丈夫的奶奶做新娘子的时候,花了六个月时间做好给自己丈夫穿的。“当时老婆婆已有80多岁,这样计算下来这条龙裤的‘年纪’也有100多岁了。 ”
这条龙裤,现在依旧如新的一般。“漂亮的纹饰,考究的做工,针针线线都见绣工。 ”胡景满说,渔民干的大多是粗活,精致的龙裤一般只有在会客或参加婚礼等仪式时才会穿。
南宋餐具,记录着普通渔家的日常生活
在胡景满的展柜里,除了铜钱纸币,最多的是瓷器,其中有一套餐具组合是胡景满的心爱之物。
组合包括一个小碟子、两个碗、一个盘子、一把调羹。“这套组合是在台门渔港外面捡到的,曾经有省博物馆的专家鉴定过,是南宋时期的物品,而且是当时普通家庭所用之物。 ”胡景满说。
记者看到,碟子、碗相对较为粗糙,仅在四周刻画着繁体的“寿”字,而盘子和调羹比较精细:盘子上绘有莲花样的工笔画,调羹上画有三个人物,中间的人物头戴官帽。“这些物件应该都是南宋时期普通渔民家的常用物品,这也反映出那时的渔民比较富足。 ”
在胡景满店面的后间,还摆放着许多锡器、铜器、木器和画像徽章。他说:这些东西也就几十来元的价值,但都反映了当年六横人的生活习惯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