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大皇家戏楼修缮完工

颐和园德和园大修。本报记者范继文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颐和园德和园大修。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本报讯(记者王硕)昨天,清朝最大的皇家戏楼——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修缮完工。历经百年的古戏楼恢复了皇家戏楼原貌,此前被用作展室的看戏廊也同时恢复。据了解,德和园计划于明年3月向游客开放。

  昨天上午,大戏楼仍被工程脚手架围得严严实实,工人正在进行最后一步的贴金。据介绍,整个修缮现场没有钢筋水泥,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木香,偌大的修缮现场没有机器马达的嘈杂声,修缮的绝大部分依靠工人纯手工作业,负责为彩画贴金的工人操作过程中甚至要屏住呼吸。

  据了解,此次修缮历经一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德和园进行的规模最大、最科学严谨的一次修缮工程。除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整修外,还更换了糟朽严重的木构件和望板,恢复了古建门窗装修形式和光绪时期德和园的彩画样式、纹饰。工程完工后,园方还将进行封闭布展,计划明年3月向游客开放。

  >>看点一

  恢复大臣看戏廊

  据了解,1953年修缮时,因游览需要把东西看戏廊封闭改作展室,而在历史上,这里是王公大臣们陪同慈禧看戏的地方。此次修缮依照历史原貌将展室重新改为看戏廊,从而恢复了光绪时期东西看戏廊原有格局和功能。

  >>看点二

  最接近皇宫标准

  本次修缮的棚壁表层采用了益寿延年图样的银印花纸,经过了3年的反复试验才得到满意的效果,是迄今为止最接近清代皇宫的标准。作为基础的基纸是用桑树皮纤维制作而成,来自于安徽潜山的传统作坊,这样的基纸要横纵交织贴上6层。据颐和园的纸绢类保护专家介绍,基纸抗张力保守估计可达100年。

  >>历史·德和园大戏楼

  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现存清宫两大戏楼中最大的一座,另一座位于故宫(微博)。戏楼占地385平方米,总高约22米,相当于7层楼高。戏楼共有三层台面,每一层台面都设上下场门,可同时演出。戏台还设有翻板和高压水机等机关。神仙自天而降,鬼怪自地而出,十分惊险壮观。

  德和园戏楼是晚清宫廷戏剧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喻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摇篮。慈禧太后曾在这里听戏多达305次。当时红极一时的京剧演员谭鑫培、杨小楼等都曾在这里献技。

  (原标题:清朝最大皇家戏楼修缮完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