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馆之城呼之欲出

  前日,本报披露了成都博物馆新馆展陈大纲《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新鲜出炉的消息,引起了读者极大关注。成都正在打造文化之都,“博物馆之城”便是文化之都的五大文化品牌之一。国有博物馆在更全、更精、更先进发展的同时,我市的民办博物馆也齐头并进发展。成都的博物馆发展有何特色?有哪些有意思的博物馆?昨日记者对我市博物馆进行调查发现,从数量的增长到品质的提升;从国有博物馆“一枝独秀”到国有与民办博物馆“比翼齐飞”;从历史的深厚积淀到如今厚积薄发……无论历史基础还是现实条件,乃至发展后劲,成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均走在全国前列。成都这座“博物馆之城”呼之欲出。从今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成都博物馆调查报告”,为读者解析成都博物馆现状。

  数量多质量高

  国有与民办比翼齐飞

  “在成都,民办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可以说是比翼齐飞。”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统计,成都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齐头并进地发展。在成都,以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国有博物馆,已成为我市重要文化地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遍布全市的民办博物馆更是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成都是一座具有30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厚重,遗存积淀丰富,民间收藏之风盛行。成都的民间收藏已在国内确立了重要地位。据初步统计,成都已拥有约3万人的收藏队伍,为民办博物馆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成都民办博物馆数量不仅在西部遥遥领先,在全国也位于前列。如安仁博物馆小镇就聚集着十几座民办博物馆、上千万件文物藏品,其中包括上百件国家一级文物。业内认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把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文化资源,成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之一。“国有博物馆大多为综合博物馆、遗址类博物馆。”有关专家评价,成都民办博物馆类型众多、专题性强,各种各样的专题展览极大地丰富了公众文化生活。

  高科技互动

  民办博物馆创意为先

  “真有意思,原来还可以用味觉来参观博物馆。”许多游客从川菜博物馆出来后如此感叹。这座位于郫县古城镇的民办博物馆,是全国首个菜系文化博物馆。走在这座“可以吃的博物馆”里,到处都是文物的影子:宋明清等各朝代的酒罐,清代红木嵌黄花梨的川式屏风……博物馆中展示的3000多件藏品,均是不同年代的餐饮用品。更令人叫绝的是,透过互动演示馆的玻璃,切、炒、烹……大厨们现场为观众演示川菜成菜过程。观众还可以在这里卷起袖子一展厨艺。

  成都华通博物馆则以高科技的展陈方式、精密的安保系统,引来业内外人士关注。唐寅的《溪柳鱼乐图》、嘉靖年间的青花瓷碗、商代的青铜鼎……成都华通博物馆内展陈的珍品以及现代化展示手段,令参观者眼前一亮。该博物馆在文物展示中充分运用数字化表现手段,多方位地呈现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文物不再是静态摆放,通过现代科技,有的甚至能活动能发出声音。

  在成都,还有以客家文化为看点的四川客家博物馆;以石刻艺术吸引观众的鹿野苑私立石刻艺术博物馆、朱成石刻艺术博物馆;有收藏昆虫标本的成都昆虫博物馆;有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成都中药博物馆、蜀绣博物馆、许燎源设计艺术博物馆……成都的民办博物馆大都旗帜鲜明地打出自己的主题,以独一无二的创意吸引观众。各民办博物馆中都有新颖别致的专题藏品,在为观众提供别样观赏体验同时,也是对国家博物馆(微博)藏品有效的补充。

  国有“牵手”民办

  让民办博物馆走得更远

  国有博物馆“牵手”民办博物馆,带动我市博物馆事业整体发展。其中,武侯祠博物馆对口帮扶华通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华通博物馆是首批“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试点之一,接受武侯祠博物馆的帮扶。武侯祠博物馆发挥自身优势,帮扶华通博物馆提升工作和服务水平。“国有博物馆帮助我们提升展览展示水平,让我们的博物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承担社会教育、文化传承的责任。”华通博物馆馆长丁锦频认为,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牵手”,是一个合作双赢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我市民办博物馆发展得更好、更规范,省文化厅将鼓励民办博物馆积极参加全省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评选过程将对民办博物馆适当倾斜。在国家的一些奖项评比中,如“全国十大精品陈列”评选活动,也将加大对民办博物馆的推荐力度。今后,相关部门还将通过组织专家对民办博物馆进行义务指导,举办培训班等活动,让民办博物馆加速产业化发展。

  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 朱大勇

  作者:王嘉 朱大勇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