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微雕与大风堂长物

作者:佳语
“忆梅庵长物”专场在嘉德秋拍特别推出,首次全景展现罗寄梅夫妇近70年与张大千、傅抱石、谢稚柳等等诸多文化名人稽古敦煌、书画酬唱的系列珍藏。
罗寄梅原为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摄影部主任,夫人刘先女士亦为名门之后。在诸多的文字记录和传记中,罗寄梅的名字都和中国拍摄敦煌壁画第一人以及傅抱石作品的收藏者这两个身份联系在一起。在大千先生的许多作品中,“吉眉老兄”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夫妇二人与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凌淑华、黄苗子、沈从文、吴作人等文化名人往来密切,交谊深厚。1943年,罗氏夫妇随张大千先生远赴敦煌拍摄考察,从此与敦煌结下半世情缘。
此专场中,最为稀见的当数傅抱石赠送给罗夫人刘先女士的微刻方章。在这方高4厘米、边宽仅为7毫米的印章上,傅抱石先生用神来之笔刊刻了二百多字的“百花诗”,堪称绝妙。据罗夫人回忆,傅抱石先生说刻这方印章时是不用肉眼看的,完全凭感觉一气呵成。傅抱石的细字长跋的篆刻作品极受学界赞誉,被认为几乎不可能用肉眼刊刻。1935年5月,傅抱石在日本东京银座的松坂屋举办“傅抱石书画篆刻个展”,轰动日本学术界。他的细字长跋的篆刻作品被称作“精神雕刻”。横山大观赞誉他“中国的雕刻大师压倒了日本的‘粒米能手’”。从边款来看,此方章刻于乙亥(1935)年,1943年西行前夕,傅抱石先生补刻了边款赠送给罗夫人刘先女士。
傅抱石、李可染、高龙生、张文元、司徒乔夫妇合作的书画作品《林和靖》,是1943年诸多好友为罗氏夫妇远赴敦煌考察的壮行之作,运笔生动,画意高洁,为目前仅见的傅抱石、李可染合作精品,诚属罕见。
罗氏夫妇上世纪50年代到台湾后,利用所拍摄的敦煌壁画底片,开始了敦煌壁画的临摹复制工作。他们的作品聚焦于壁画局部,保留了原壁画的风化侵蚀痕迹,古朴厚重,风格独具,曾参加1964年纽约世界博览会。本场拍卖将有纽约世博会展品中的七件隆重亮相,值得藏家期待。
罗寄梅夫妇1943年5月间与大千先生共同考察甘肃榆林石窟,并拍摄了一系列大千先生在甘肃榆林石窟临摹壁画的珍贵照片,目前所见的所有张大千先生在敦煌时期的照片全是罗寄梅所拍摄。这段难忘的经历使三人结为终生挚友。本场呈现的大风堂长物系列即为罗氏夫妇和大千先生多年友谊的馈赠和珍藏。
大风堂长物中最为精彩的是大千先生和罗氏夫妇之间的往来书札。爱慕大千的绝世才华,罗氏夫妇在大千漂泊生涯的困难时期总是愿意慷慨施以援手,而极有性情的大千先生每每在捉襟见肘之时便要向吉眉梁孟十万火急地求援,款到围解之时髯翁又如孩童般欢欣喜悦。这批书信就呈现了这样一个至情至性、真实可亲的大千世界。
大风堂长物中最为传奇的是大千先生创制的牛耳毫笔。张大千一生与笔墨为伍,在用笔方面极为讲究。旅居巴西期间,张大千曾重金购得一磅牛耳绒毛,耗巨资请日本“玉川堂”和“高诚堂”笔庄精制而成50支毛笔,命名为“艺坛主盟”。他曾将此牛耳毫笔馈赠于毕加索、谢稚柳、“儒将”黄达云等人。张氏后人捐赠给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千遗赠中,四只大风堂选毫中就有“艺坛主盟”牛耳毫笔。此次上拍的玉川堂、高诚堂特制“艺坛主盟”牛耳毫笔,为张大千的馈赠,罗氏夫妇珍藏多年,可称宝贵。
此外,本场还呈现了1943年罗氏夫妇远赴敦煌之际张大千、谢稚柳、关良、郭沫若等人的绘赠之作,罗氏夫妇与大千先生共同在敦煌风沙中捡拾所得敦煌残经,以及董作宾、沈从文、叶浅予、黄苗子夫妇、吴作人等人致罗氏夫妇的书画文翰。每一件藏品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无价的深情厚谊。英雄岁月,名士文章,精彩呈现,共享其芳。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