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博一:现代社会很难产生恒久的东西

  很难说所有人都具备独创的才能,只有说有些人有这样的因素或者说这样的苗头。有时候有些影子或者模仿,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就看他有没有内在的潜力和自己独特的东西,这个是最关键的。

  相对于他们的老师辈或者父辈,年轻人在选择、接受和处理信息上有特别大的变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的命运都是被时代所裹挟和摆布的,现在的年轻人选择更多了,毕业之后可以当职业艺术家,可以开设计公司,还可以出国。自主性更多了,更自我认同了,当然也带来困惑,面临着选择。

  互联网,或者说所谓的全球化使现在的信息铺天盖地,那你怎么处理和接受?这个给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带来特别大的影响,年轻艺术家的创作自然就跟前几代有很大的区别。

  现在年轻人选择的机会多了,而且生存空间大了,尤其是民间空间,现在变得比较大。原来哪有职业艺术家?没法生存,但是相对来说现代社会的变化特别快,很难产生古典的恒久的东西,这种便捷和迅速都要求必须不断推出新的东西。

  这也意味着要不断地淘汰,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艺术家又是极大的挑战。单纯把画画好了不行,艺术创作越来越多走向综合,你的言论、态度、作品,很多个方面来共同构成你的艺术家身份。

  这个阶段同时有几个青年展,大家都在做,这里面也有一个博弈,看谁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作者:冯博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