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佛教石刻碑帖专题展览在洛阳白马寺举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买造天宫像记》(图片由洛阳白河书斋晁会元先生提供)

偃师名造像,北齐天统三年刻石,书含隶意。清代一直存明堂,清末被两江总督端方拿走,现原石已失。本帖为清乾隆拓本,存世甚稀。

存地:洛阳偃师: 年代:清代尺寸:110x65厘米

10月上旬,灿烂秋阳下的千年古刹洛阳白马寺,一场沐浴佛光的“白马寺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正在举办,这个展览是由洛阳市宗教局、洛阳白马寺佛教文 化研究会、郑州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文字静静无言,历史掷地有声,细细端详这些展品,恍然间,穿越时空,许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这些佛教 题材的碑刻和造像拓本、册页上变得鲜活起来,褚遂良、徐浩、颜真卿、赵孟頫、唐太宗、宋真宗等许多彪炳史册的名人大家在此谈笑风生,挥毫泼墨,运笔如有 神……

白马寺方丈印乐说,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明是举办此次活动的宗旨。

据主办方介绍,古代碑刻至今保存最多的是佛寺碑志和造像题记。由于历史原因,珍贵的佛教造像石刻损坏严重,佛教文物遗产存世已经不多。此次展览就是 为了提高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意识,保护和抢救佛教文化遗存。本次展出三百余件精品,许多展品堪称珍稀。这是我国第一次佛教石刻碑帖专题展览。

据了解,本次展览的拓本均由洛阳白河书斋晁会元先生提供。晁先生为宋藏书家晁公武后人,继承祖辈传统,毕生收集抢救古籍文献,曾受到文化部和国家古 籍保护部门的表彰。在佛教文献方面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包括现已失传的佛教刻石原石拓片。晁会元先生介绍,这批展品是他用20年时间倾心收集的,展品中近10 幅拓片,原石流落异邦,近30幅拓片的原石已经毁灭,有5种原石经过海内外奸商的倒卖,因抢救才得到保护。他说,佛教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保护古籍 文献,抢救佛教遗产是全社会的历史责任。

这次展览共分七个展厅五大部分,包括佛教名碑、造像题记、高僧塔铭、石刻佛经、高僧书帖。主办方还用两个展厅作龙门造像专题展。洛阳是魏碑的故乡, 造像艺术、书法艺术灿烂辉煌,近百年来研究洛阳碑志书法艺术,成就了罗振玉、周季木、端方、王国维、于右任、马衡等一批国学大家。千堂志斋、郭玉堂、洛阳 雷氏也因保护出土文献而闻名全国。主办方期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进一步唤起有识、有志之士对洛阳文献的重视,加强对文献资料的保护,期望更多的书法家、 艺术家、理论家、收藏家关注这一领域。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25日。

现选取部分展品,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华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和历史回音。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