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统治者为何要在科举中设武术项目?


宋代统治者,从立朝之初直到灭朝之末,贯穿全程的政策有一个,就是“文修武偃”为什么呢,因为深知自己是如何起家的。因此,对武人防范得就特严格。因此,有宋一代,唱曲的多形成宋词,习武的少,形成“杨”、“岳”之冤。因此,全民精神阳萎,全民闭着眼睛“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宋一代,很文艺。因此,塞外的金戈铁马来了,不堪一击。因为宋词不能当弹药,“瘦金体”也不能当枪支。
不知为何,我很喜欢“尚武”二字。也特别想写出清代人的尚武精神,以小说或电视剧的形式,告诉人们,到底如何才能雄起。
忽然,我看到一篇文章,名为《清代武术》,全面介绍了清科制度中的武科,即武术考试。这太有趣了,我一直也在寻找这方面的材料。
那么,清代高考中如何考武术呢?文章说——
清朝的武考制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童试(即初试),三年内举行两次;乡试与会试,均三年一科;殿试(也称廷试),会试后次月举行。
考试的内容有:马箭、步箭、技勇(弓、刀、石)等,以及论述《武经七书》、《百将传》、《孝经》、《四书》的内场试策论。就是针对这些军事著作写军事论文。顺治朝的时候,定为策二篇、论一篇。试题出自《武经七书》。康熙朝的时候,改试论二篇。首题出自《论语》、《孟子》。次题出自《孙子》、《吴子》、《司马法》。后来,,由于武人多不能文,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罢掉了没有实战价值的《四书》论,改试《武经》论一篇、策一篇;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乡、会试内场策论改默写《武经》百余字,无错误者为合式。
在录取原则上,清朝的武举特重弓马武艺,对清朝统治者来讲,武举就是用弓马来选择军事人才。
那么,清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在科举中设武术项目呢?文章分析说——
公元1644年5月,清兵正式入主中原,同年就发布了举行武举的诏令。清朝统治者之所以能毫不犹豫地接受武举,除了武举自身发展的原因之外,还存在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与清朝统治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二是满族统治者不像宋、明统治者那样,对武人有过分的防范心理。三是与满洲人的骑射传统是分不开的。
清朝科举强调“以骑射为本,右武左文”,选拔文武兼备的人才。
清朝中前期的强盛,于此找到了一个理由。我过去清代人物传,还奇怪,为什么入关后那么将帅是是举人进士出身,为什么知识分子带兵打伏一定不比在关外时打得差,甚至更优秀,现在明白了。
当代的青少年军事迷特别多,如果我们在高考中设一个军事科目不是也很好吗?我不是说一定要考军校,我是说一个青年应具备相当的军事素质。这与新学期开学流于走形式的军训不是一码子事。
一个民族多一点尚武精神总是好的。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