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花梨看慈禧的奢华
唐山大坤元红木总经理、清史研究人员薄松在清东陵慈禧陵隆恩殿调研海南黄花梨原木明柱的场景介绍,“隆恩殿从修成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它不着虫蛀,不召尘土,特别干净,而且不涂任何颜料。”
其实做红木爱红木的人都知道这种木质坚硬、纹理细密的木材现在已濒临绝种,其价值称得上是寸木寸金。以“天下最贵的树”而著称,其心材坚重油多,千年不腐,色泽深沉华美,堂皇尊贵。民间早就有“一根木棍一条金,千金寻觅黄花梨”之说,2012年5月13日,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一件明末清初黄花梨独板翘头案竟以3220万元人民币高价拍出。
唐山大坤元红木总经理、清史研究人员薄松在清东陵慈禧陵隆恩殿调研海南黄花梨原木明柱的场景
我们的老祖宗更是对海南黄花梨情有独钟。明清时期,海南黄花梨就备受皇家追捧,达官显贵更是视其为珍玩,因此才有了线条简明的红木家具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外收藏者追逐的目标。更令人称奇的是它还有药用价值,古人用它的木屑泡水来降压醒脑舒筋活血。
一株黄花梨木成材要数百年之久,当今的家具市场上黄花梨家具更是十分罕见,称得上木器家具中的极品。据说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这木头就已经非常稀缺了,更别说是慈禧所在的清末,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黄花梨木可以称得上是绝世稀有了。不仅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的木料完全采用珍贵的黄花梨, 殿内金龙和玺彩画,还是在原木上直接沥粉贴金而成。我们知道,代表皇权最高威严的紫禁城金銮殿(太和殿)内只有六根贴金明柱,而慈禧陵三大殿64根柱上都缠绕一条半立体铜鎏金的盘龙。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其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建筑的顶峰。慈禧太后的奢华不能不让人惊叹。
慈禧隆恩殿
据史料记载,同治12年也就是公元1873年,慈安、慈禧的定东陵开始兴建,到光绪五年也就是公元1879年6月,历时6年竣工。就在定东陵建成不到2年的光绪7年也就是公元1881年,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45岁的慈安暴崩了,慈禧从此大权独揽。光绪21年也就是公元1895年,她以年久失修为借口下令重修慈禧陵。将原已建好的陵墓建筑统统推倒重建。工程历时13年,直到慈禧病入膏肓,重修工程才宣告结束,所花银两不计其数。而重修后的慈禧陵处处体现了这个女人的穷奢极奢,尤其令人望而兴叹的是重修后的隆恩殿及东西配殿,整体工艺水平,豪华程度为中国明清24代帝后陵寝之最。古今中外用名贵的海南黄花梨木建造陵墓大殿的恐怕只有慈禧了,央视《国宝档案》栏目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清东陵承载着许多历史,记录着无数故事。而这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慈禧与黄花梨的别样情节。慈禧作为一个女人,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达48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老太太生前飞扬跋扈,奢侈和挥霍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今走了100多年了,她的格调和品味仍让人不觉得落伍,她的嗜好、她的奢华也夹带着几分神秘。
清东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到这里,清东陵慈禧三大殿更是观光旅游者的必到之地,人们品味着慈禧的奢华,聆听着黄花梨那不朽的传说。有趣的是如今现实生活中黄花梨的传说仍在继续,收藏趣闻,买卖故事,价格如何飙升,财富怎样暴涨。这黄花梨牵动着无数人的情,倾注着无数人的爱,成为无数资本追逐的目标。
离开了定东陵,返程途中只见车窗外群山连绵,满目碧绿,清东陵真是一处世外桃源,风水宝地。但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还是慈禧陵隆恩殿中那矗立、高大的海南黄花梨,恐怕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只有慈禧老太太能独享这种“待遇”了……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