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滹沱河流经河北省平山县,在太行深处拐了个弯,怀抱起西柏坡这个静谧的小村庄,历史也很巧合地转弯至此。当年,在经过了最艰难的历程后,中国的革命事业在这里进入金秋,收获在即,也让这个原本普通的村落成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由此载入史册,并诞生了西柏坡精神。8月15日,采访报道团走进西柏坡,探寻伟大的转折,还有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和现实意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在百姓当年用来“支前”的独轮车前采访。

天时地利人和选择西柏坡

“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西柏坡纪念馆的讲解员刘悦深情地向参观者唱着这首歌。刘悦是来自河北廊坊的姑娘,今年25岁,毕业于河北外国语大学。“父母特别骄傲我在西柏坡工作。”刘悦父母的骄傲其实是很多河北人的共同感受。对于西柏坡的历史地位,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序厅里一行大字对其很好的注解: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历史对西柏坡的选择并非偶然。西柏坡有着优越的战略位置。它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会处,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邻冀中平原,易守难攻,既适宜向山里撤退,又便于向城市进军。自卢沟桥事变的那年秋后,村里就没断过驻扎的部队或机关。开始是八路军某师八大队,后来是抗大,五专署……家家户户都腾出一两间屋子,随时接待来客。西柏坡还有着丰富的物产。它的周围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左右。春天,这里有一望无际的麦田。立夏季节,在麦田的垄里套播上稻种,一年中有两次好收成。滹沱河里还盛产鲤鱼和鳖,营养更是丰富。《白毛女》歌词中:“清清水,蓝蓝天,山下一片米粮川”,正是指的这方水土。因此,西柏坡被称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这里不仅有天时地利,还有人和。西柏坡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1937年建党,是老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高,拥护共产党,拥护党的队伍。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在抗战时期,全县25万就有9万多人参军参战。

1947年5月至6月,中央工作委员会机关部分人员先后进驻西柏坡。7月初,刘少奇、朱德等来到西柏坡,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让农民翻身做了主人。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从陕北东渡黄河,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在历时一年多的分别之后在西柏坡会面了。

从此,西柏坡便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这个河北平原上的普通村庄,被载入史册。

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

8月15日,“永远忠于党、永远跟党走——喜迎十八大,革命圣地行”采访团的记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继踏进西柏坡毛泽东的旧居。这是一处典型的北方民居,土墙、檩木、泥顶、影壁。主房是毛泽东的卧室和办公室。

在旧居的院子里,摆放着一把椅子,是当年毛主席坐过的那把椅子的仿品,游客们可以坐在上面拍照。

1948年,55岁的毛泽东坐在椅子上拍摄的一张照片,面带笑容,悠闲惬意,主席对这张照片很满意。当地老百姓都说,到了西柏坡毛主席胖了,看上去也显年轻。这一年,解放战争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旅程。如果说一年前还在“爬山坡”的话,那么,从1948年9月起,犹如自然界进入金秋一样,收获在即。小小的西柏坡,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党时期最辉煌的阶段,一直饱经血与火洗礼的中国共产党以及它所领导的军队和人民,才真正有了革命事业的巅峰体验。土地革命、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的短短10个月,新中国成立渐行渐近,这样的速度毛主席也没有想到。

1947年3月18日,中国共产党主力主动撤离延安,1948年3月22日,陕北情况明显好转,开始向华北挺近,1949年3月23日,七届二中全会之后,党中央、毛主席出发向北平前进。在进京“赶考”的路上,毛主席精神格外好,跟随行人员谈笑,谈及了从1947年起三年三次大行动都在三月。毛主席说,“到了明年的3月份,应该解放全中国了,等全中国解放了,我们再也不搬家了。”

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

毛主席进京了,但精神却留在了西柏坡。

每年7月,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会迎来很多客人,在党旗下,或宣誓入党,或重温誓词。就在此次会议上,针对骄傲、以功臣自居等“四种情绪”和“糖衣炮弹”,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精神是伟大时代的产物,也是留给西柏坡最宝贵的财富。对中国革命功不可没的西柏坡人,在革命胜利之后,仍旧用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西柏坡精神艰苦奋斗、牺牲奉献。

闫清海是西柏坡村的村民,也是当地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经营个体观光游览船的人。如今,村里很多人和闫清海一样都经营游船、农家饭店并以此致富。

闫清海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董必武的“小房东”,他和董必武夫妇还有一段故事。“我两三岁的时候,得急病‘死’过去了,母亲把我丢在了门口的碾盘上,董必武夫妇回来看我嘴还在动,就抱着到附近的军队医院救治,这条命就这么捡回来了。”在闫清海的记忆里,董必武夫妇经常帮着在菜地里干活,闫清海的母亲也从来没拿他们当“大官儿”。

张红德是西柏坡红地根文化研究会发起人,他说,以上海嘉兴、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发展线路,串联起来就像一条根,一代伟人所呈现出的大智慧,使他产生了一种将共和国缔造者的辉煌历程,用一条红根来传承的文化灵感,如今他正在着力打造“红地根”文化品牌,并将其结合本地特产、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推广。

这也是西柏坡精神现实意义的体现。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