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次发现十二生肖俑

广州首次发现十二生肖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州首次发现十二生肖俑

  广州首次出土的鼠、牛、龙、马、羊、猴、鸡、狗8件生肖俑。

  一座隋朝古墓在动物园出土,8件文物都保存完整

  戴着帽子的老鼠、雕工精细的龙头、形似猪头的马面……一组8件生肖俑,在动物园犀牛馆内的一座隋代砖室墓中出土,件件保存完好。“这是广州首次发现生肖俑,虽然只有8件,少了虎、兔、蛇、猪,但已经弥足珍贵。”昨日上午,广州市考古所为该组文物召开新闻通报会,考古所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易西兵表示,动物园规划打造墓葬博物馆已提上日程。

  缺少4件原因待查

  近两个月来,市考古所在动物园犀牛馆内进行考古发掘,一连发现四座古代砖室墓,年代跨越东汉、南朝、隋朝和明代。其中的东汉双室砖室墓以保存之完整令人惊叹,其它古墓均被严重破坏。但就东汉砖室墓北面的一座单室隋朝古墓内,发现了8件完整的生肖俑。该隋代古墓长约3.72米,宽仅0.88米,墓顶已完全被破坏,仅墓室尾部留有一小部分券顶。前室中间有一方形渗井,用以保持墓室干燥。易西兵介绍,从地面形状可看出,该墓右侧在清代被用作另一块墓地,当时即被破坏。

  但该墓的左墓壁未被伤及,就在沿壁的墙角,一连排列了8件生肖俑。“这是广州第一次考古发现生肖俑,每件都保存完整。虽然缺少虎、兔、蛇、猪四个生肖,但已经弥足珍贵。”易西兵分析称,缺少了4个生肖,可能是墓葬时故意少放,也可能在清代斜差一个墓葬时被破坏了,具体原因仍待考证。

  衣着不常见是个谜

  昨日的发布会上,8件生肖俑已修复完整,鼠、牛、龙、马、羊、猴、鸡、狗等集体亮相。8件均为陶制俑,颜色偏砖红色,高度在17厘米至20厘米不等。生肖头像以下几乎一致,均为跪姿,但有的露脚,有的盘腿,形态各异。生肖头像雕刻精细,又保存完整,基本上一眼就能辨识。“老鼠不是很好认,头上有两个角,有点像羊。后来我们猜测,那是一顶帽子。可能因为老鼠在12生肖排行老大,作为地位的显示,只给它戴了帽子。龙是最精细的,雕工复杂。”易西兵说,生肖俑的出土属广州首次,在广东省内也不过是第三次发掘。整组生肖俑,除了为何丢失4个生肖外,最大的谜团在于服饰。“隋代的服饰仍是汉服,袖口很大。但这组生肖的衣服,是紧袖口,这样的服饰在陶俑中也是首次出现。”

  易西兵还说,日前市长陈建华考察之后,动物园方面积极配合,墓葬博物馆的规划已在逐步实施。

  细数:“宝库”动物园内的“广州第一”

  广州市动物园位于古城的东北部,是广州地下古墓葬生点埋藏地带。新中国成立后,在1956年、1997年、2002年和今年,相继进行了考古挖掘,总共发掘了42座自西汉以来的历代古墓。在这片广州的“地下宝库”中,出土了不少“宝贝”均为广州首次发现。

  鎏金铜俑

  1956年首次考研挖掘时,出土的南越国时期一对鎏金铜女俑,成为迄今唯一发现的鎏金铜俑,现保存于广州市博物馆。

  “辛偃”玉印

  与铜俑同墓,出土了“辛偃”玉印,篆刻清晰,玉印完整。保存于市博物馆内。

  陶八联盒

  南越国时期文物,为迄今广州地区考研发掘的唯一件陶制八联盒,其它出土的联盒最多为六联盒。

  陶城堡

  1956年发掘的东汉76年古墓,室内石砖刻有“建初元年七月十四日甲寅治砖”,为发现的最早纪年墓。该墓出土2座陶城堡,为广州首次发现,至今出土的该类城堡不超过5件。

  唐端砚

  1965年,动物园内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保存完整,墨色纯正,长18.9厘米、宽12.5厘米、高3.3厘米,是广州迄今考研发现的最大的一方端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