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佛殿的故事

U186P4T8D4204569F107DT20120923090546.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房山发现国内最早佛殿”。仔细阅读之后方知,原来是专家们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北京房山云居寺的雷音洞不是一般性质的藏经洞,而是利用自然山洞、经过精密设计、人工构建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殿。

 

说起佛殿,还有一些故事。公元一世纪末,印度早期佛教或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转变,为了吸收更多的信徒并适应在家信徒的需要,在希腊化艺术的影响下,印度西北部的键陀罗和北印度的马士腊首先打破佛教艺术中只用象征手法表现佛陀的惯例,导致了佛像的创造和出现。

 

    几乎与印度佛像出现同时,佛教开始传人中国。据历史文献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奉汉明帝之命西行求法的蔡惜等人在大月氏国遇印度沙门迎叶摩腾和竺法兰,并和他们一起回到洛阳,带回经书和佛像,汉明帝为他们在洛阳城外建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白马寺。有佛像、有寺庙,自然就要为佛身搭建避风遮雨的地方,佛殿也就应运而生。可以说,白马寺应是我国建造的最早佛殿。

 

不过,尽管佛教传人了中国,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佛教仍要继续保留其本土的特征,因而在中国虽然已经出现了佛殿,但是在佛寺中依然以塔的地位最重要,在寺庙布局中也居于中心位置,即所谓的“前塔后殿”式。随着对偶像膜拜需求的增加,佛像造像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同时佛塔的宗教意义由于建筑内容的中国化也有所减弱,这样,到隋唐时期就出现“塔殿并重”的建筑布局,在寺院中轴线的左右两边分列塔和殿。再后佛殿便逐步转为主体,而塔则从中心位置退居其后了。

 

佛寺平面布局走向定型的同时,佛像的塑造以及在殿中的排列方位亦逐步走向规范。人宋以后,佛寺的建筑平面布置方式为:主要建筑置于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置于东、西两侧,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而且殿内供奉的佛像也成为定制。

 

北京房山发现的佛殿是利用自然山洞建造而成,山岩坚硬,保存时间较长,它的建筑风格与传统的土木结构佛殿也稍有区别。

 

 

 

参考资料:王媛、路秉杰:《中国的佛殿建筑与佛像》,《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