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篆刻的刀锋与笔锋
许多人熟悉齐白石是从他的绘画开始的,他的绘画才能几乎就是近现代中国画的珠穆朗玛峰。但是齐白石自己却说,他的印比画更好,这是为什么呢?最近,北京画院美术馆特别举办了“齐白石篆刻作品展”。通过众多的篆刻作品,齐白石用刻刀清晰地向世人展现了“三百石印富翁”的真实面貌,也深刻地为大家阐释了齐白石艺术真正的奥秘。
齐白石27岁开始学画,但对篆刻的研习与创作,我们从他学习黄士陵印作的边款上发现应在27岁以前。齐白石早年的木匠出身,腕力大,手头准,分寸感极强,这为后来的齐氏印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齐白石的印风是与其书风一脉相承。看齐白石的印,你不难发现有如下几点特点:首先,以刀代笔,以书法做印法。白石老人的书法在老一辈艺术家当中是最全面,也是成就最高的。特别是他的篆书,取法高古,奇伟。在制印中,白石老人充分发挥了书法的长处,直截了当,沉着痛快。
其次,布白以书法虚实为印法黑白,这是理解篆刻之美的关键。白石老人是画家,所以他在处理虚实上驾轻就熟,不着痕迹。
第三,特别是红白以外那些“看不到”的地方。以“寂寞之道”(白文),白石(朱文)印为例,即可体会到不刻之刻的妙用。
第四,齐白石印作,红白反差巨大,这给他的绘画构图平添了极大的,非金石家所不能为的金石味。而这种味道不是调出来的,而是本能天然地从白石的内心迸发出来的平实、天真、自然的集合体。
第五,白石的印作,刀法简单,巧与拙相得益彰。白石印的线条,一面光洁,一面粗糙,好像是侧锋用笔一样,全以真刀出刀,粗看简单,但细细琢磨,奥妙无穷。
第六,齐白石印在字与字,字与边的处理上大胆而别具匠心,借边、损边、去边、细边、粗边,方寸之地,齐白石的智慧恰到好处。
第七,齐白石的印,一般不用质地特别细密的印材,大部分以青田为主,寿山为辅,青田石最大的特点是石脆而受刀,其刀刻效果与白石书法感觉最相称,所以我们看白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国湘潭人也”,“草木未必无情”等都是以青田老料为之。
齐白石的印是透视白石艺术构思、创作、成就最理想的窗口。我们看白石老人的印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快”。许多重复单调的文字,在白石老人看来,恰恰是其标新立异的良机。1994年,我曾拜访启功先生,启先生对我说:白石老人刻印很有趣。他把石头抵在桌子边上,拿起石头近看看,远看看,先刻横,再刻竖,最后将笔画的连接处用刀尖收拾收拾就得了……启先生说得简单,但我却认为,白石老人制印过程可能很快,但构思时间一定不短,他是运筹帷幄,下刀如风。
齐白石的诗书画印的综合修养把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一开始就置于一个很高的起点。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艺术爱好者都像白石老人一样做到诗、书、画、印全而精,但美的标准从来是不会降低的,白石老人的艺术不是简单的高、大、全,而是名副其实的耕耘与实践。当我们能够体会到白石老人的艺术时,也要真心地感谢北京画院美术馆为我们后辈提供了一个真正的导师与课堂。
◎刘新惠(微博)(艺术市场评估专家)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